春秋五霸简要介绍,分享给大家

更新时间:

  齐桓公:(?-前643年10月7日)姜姓,名小白。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于前685年即位为君,率军击败助公子纠争夺君位的鲁军于乾时(今山东桓台南),稳固了统治地位。其后,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 ,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 。但其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貂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 -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 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相传穆王去世后,庄王熊旅即位, 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在复杂的形势下,他采取了以静观动、以感辩奸的对策,表现出沉湎于声色犬马、不问政事的状况。三年后,他对楚国的政局和各类人物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成语“一鸣惊人”便是用来描写楚庄王的。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被《史记》认定其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秦穆公本欲东进,到中原完成霸业。秦穆公在位期间,向西发展,对战戎人。胜利后周王特加祝贺,并赐金鼓,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秦穆公于周襄王时出兵攻打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

  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确定先破强楚,再服越国的争霸方略,采取分兵轮番击楚之策,频频攻楚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以东地区,使楚疲于奔命。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

  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鸠浅、菼执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同年在檇李大败吴师。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被吴军败于夫椒,被迫向吴求和。三年后被释放回越国,返国后重用范蠡、文种, 卧薪尝胆使越国国力渐渐恢复起来。

标签: 什么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