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最长隧道贯通 中企创造出中国奇迹

更新时间:

  中国在道路铁路建设方面一直是出于世界领先的水平,从前就完成了青藏线的建造,这个在外国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巨大工程。这次有造好了北非最长的隧道。本期的城市文化,为你解析。

  10月30日,随着挖掘机的一声轰鸣,最后一块岩石被击碎,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承建的北非地区最长隧道——阿尔及利亚沿海铁路复线项目甘塔斯隧道全线贯通。

  这条长7.3公里的双洞隧道是首都阿尔及尔和第二大城市奥兰之间铁路干线的控制性工程。中国企业解决隧道挖掘这个最大施工难点后,两地铁路复线有望明年通车,这将极大增加现有运量并大大缩短出行时间。

  中国智慧战胜“工程师的噩梦”

  2011年4月18日,阿尔及尔以西100多公里的甘塔斯山上响起了阵阵轰鸣声,中国工人开始了隧道掘进施工。谁也不曾料到,这座不起眼的小山丘,竟藏着一个世界性的工程施工难题。

  2013年7月,从出口方向掘进800多米后,现场出现地质变形。到了9月份,地质围岩愈发变差,拱架断裂,喷射混凝土开裂,支护在现场持续变形并完全失效。如果继续掘进,将会出现塌方,工程不得不暂停。

  来自中铁十二局的项目一分部经理李明华说,泥灰岩干燥时坚硬如岩石,遇水立刻软化成泥浆,在隧道施工中极难处理,这种地质被称为“世界工程师的噩梦”。此外,这个地段还出现强膨胀性和高地应力,这三种地质情况叠加出现,在以往的施工中极少遇到。

  负责这个隧道设计的是法国setec公司,这家老牌欧洲设计企业曾设计过英法海底隧道。停工后他们几次派人来到现场,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在欧洲同行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中国施工方不等不靠,从国内找来隧道施工方面专家,连续几个月在项目蹲点分析计算,最终提出了中国方案。

  由于欧洲设计方和监理方停工一年多来都拿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最终阿尔及利亚业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中国施工单位实施自己的方案。中方采取多层拱架支护分次施工,逐步施放地应力,最终顺利通过危险地段。中国人依靠自己的智慧战胜了这一世界性施工难题。

  中国标准艰难落地

  非洲许多国家的建筑工程市场通行欧洲标准。虽然中国公司在基础设施建筑方面近年来取得巨大进展,但在“走出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标准与其他标准巨大差异造成的。

  中土集团阿尔及利亚公司总经理郭重凤说,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在理念上截然不同:前者更注重结果,而后者更注重流程和论证。这种错位曾让中国公司一度非常痛苦,中国设计师认为简单的图纸常常会被欧洲监理退回修改好几次。

  甘塔斯隧道的监理是法国和德国公司。中外双方在施工理念上的碰撞导致前期设计审批异常困难。面对这一困境,中方主动求变,先做试点,通过样板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说服监理公司,实现项目正式开工。

  施工过程中,中方通过现场严格管理,精心组织,施工进度平稳推进,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经过不断交流和磨合,双方逐渐认识到对方标准中的优点,在项目后期,中方提出的设计图纸很快得到欧洲监理的批复。在实践中,欧洲监理渐渐认可中国标准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中节省资源、提高效率的特点。

  通过这个项目,加强了当地业主和欧洲监理对于中国标准的认识,也培养了一批懂得如何与欧洲标准打交道的设计施工人员,这是一笔更为宝贵的无形财富。

  中国模式造福非洲

  中国驻阿尔及利亚大使杨广玉对记者表示,这个隧道的开通象征着中国在当地建筑工程市场又完成一个“示范”工程,中国公司凭着自己的高效、诚信以及超强的韧性,在非洲扎下了根,同时也带动非洲国家自身的发展。

  在隧道项目6年多施工期间,中国企业雇用并培训了大量当地工人,累计用工超过4000人次。许多当地员工在项目上学会了砌墙、绑扎钢筋等技能,还有一些年轻人培训后走上了管理岗位,能穿上带有中国公司标识的工服是许多当地人的愿望。

  此外,中国公司也把先进的环保理念带入非洲。中土集团选择当地人弃种的荒地用来填堆泥灰岩,这种土上无法栽种庄稼,他们又在弃土场上铺设了一米多厚的腐殖土,原先几十公顷的荒地一下变成了当地人抢着要的高产地。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汪文忠说,隧道贯通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提升了当地经济发展。隧道终点的光亮如同一束“未来之光”,照亮了中非共同繁荣、合作共赢之路。

标签: 阳光 阴影 厦门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