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独特的手工技艺:竹编

更新时间:

  众所周知,竹编在古代,那是家喻户晓的,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用到的。不仅因为它取材方便,编织富有特色,更是因为它用途广泛,且耐用无污染。竹编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艺,它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看看布朗族文化中独特的手工技艺:竹编吧。

  当地布朗族先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并传承的一种独特的手工技艺,也是中国竹编文化大家庭中的一枝奇葩。当地布朗族人在栽竹、用竹、爱竹的过程中,孕育和丰富了布朗族竹编文化。

  千百年来,竹艺之利造福布朗族人民。他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对当地丰富的竹产资源进行琢磨和研究,用智慧制造出竹桌、竹凳、箩筐等生产生活用具,成了布朗族人家不可或缺的日用品,同时编竹器也就成为了布朗族赖以生存的手艺之一。竹编,是一种流传于布朗族、傣族民间的古老手工技艺,制作过程简单却较为考究,从破、削竹蔑片、竹蔑条到竹器编制成型全靠手工完成。

  手工竹编工艺,是布朗族先辈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淀并传扬的一种独特的手工技艺。据说,在以物换物年代,一个提箩就可换满满的一提箩谷子。由于竹编的实用、耐用而且美观,人们需求量较大,使这小小的竹编工艺,在历史的进程中,也曾有过典胜辉煌。布朗族竹编款式繁多,大到竹桌、竹凳、花腰背箩;小到刀篓、饭盒、漏勺、竹盘;还有用于缅寺拜佛的福箩、竹桌、腊条盒等等,样式美观、经济耐用。

  编制上好的竹编福箩,竹子很是关键,需要专用的羊毫竹,而公弄村也仅仅是有竹编人家自家栽种的几丛。砍回的竹子就可直接用,首先把竹子破开成条,再将竹条均匀的打成细条,然后把细竹条加工成竹篾,加工竹蔑刀法很讲究,削篾刀不能太快也不能太钝,用一只手稳住刀,另一只手持篾子往后拉,全靠手的力度来控制篾子的均匀厚薄。

  编制福箩首先用26根宽箭篾起底来固定框架,再用边篾按一压一的方式依次往上编织,竹编者将一直重复着穿压、收压的动作,使边篾条与箭篾框架牢固的压在一起,循序渐进,最后以背梭花来收口封顶。编制这样一个整箩所需边篾48匹。在竹编老人的手中,一条条篾条,尤如一片片锦帛上下跃动,然后依次整齐到位的排列起来,娴熟的手法和成型的规整让我们赞叹不已。

  为了使竹箩更美观,在编制过程中,会在箩身中部用篾条隔开,并编加上空心花样;最后用光滑的宽篾条做提手和用四根大而均匀的龙竹尖锯成四根脚,再把它们编入箩身,并用藤条穿锁固定在箩身上,这样使编制成的竹箩就显得更为好看,同时四个圆柱脚也起到放置时平稳的作用。编制这样一个竹箩,一般需要三天才能完成。

  简单考究的竹编工艺,精美的竹编用具,象征着布朗人的智慧,蕴孕着布朗族的神奇,见证着布朗人远古至今与自然抗争,生存的一种胜利。

  您可能还会喜欢:

  佤族有趣又独特的“谈恋爱”方式

  拉祜族打歌的由来与特点

  别样的佤族甩发舞,甩发舞传说

  拉祜族婚俗:离婚要请客、结婚不设宴

标签: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