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
导读:若要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生活,首先要懂得去过节日,去了解一些节日,这些节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趣,更丰富多彩。比如中秋节,一年一度要吃月饼的节日,那么月饼的来历你知道多少呢?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是什么呢?想知道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月饼的来历
月饼在明代成为中秋节令食品之后,由于它正好可以作为月亮的象征,又能代表亲友团圆,所以在中秋节俗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数百年来传承不衰。吃到后来,人们虽不觉得月饼是多么好吃的东西,可是年年中秋都要吃。有些小孩子就要问:“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这时家里的老人就会讲一个与月饼相关的故事来解释。老人的解释虽然可能不符合事实,但是很有趣味,不但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也能传承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或者道德观念。
关于月饼的传说有多种,这些故事讲述了中秋节吃月饼习惯的来历,从何时开始过中秋要吃月饼的,等等。
其一 中秋节吃月饼源于元末农民起义
元朝末年,因受到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的日子过得很苦。蒙古皇帝和官府怕汉人反抗,防范得特别严密,他们没收了人们家里的铁器,连菜刀也给锁上,三五家合用一把。汉人受不了压迫,就密谋起义。起义的带头者是朱元璋,他手下有个军师叫刘伯温,足智多谋。刘伯温给朱元璋出主意,用藏有“八月十五,驱除鞑虏”纸条的面饼传递消息,约各地好汉在这天夜里起义杀官兵。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八月十五前几天开始将这种面饼四处传递。人们在收到后,也仿造这种月饼,夹上纸条,再传出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好多地方都流传开了这种饼子。到八月十五夜里,各处分头起义,经过好多场战斗,最终把元朝皇帝拉下马来。朱元璋做了皇帝,用传递信息的面饼赏赐功臣,庆贺胜利。民间为了纪念起义的成功,也在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吃月饼。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惯就传下来了。
月饼成为中秋节令食品跟反抗压迫的起义有关,这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关于月饼来历的传说。这个故事有不同版本。有的地方把用月饼传消息说成是另一个起义头领张士诚的事,有的地方只说是汉族人起义,并不提某个头领。
其二 月饼来自胡饼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率军征讨匈奴,打了大胜仗,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班师回朝。唐高祖李渊为他设庆功宴。这时,有一个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上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很好吃的饼,表示祝贺。唐高祖看着漂亮的圆饼,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把饼赏赐群臣分食,大家都说这饼非常好吃。从此以后,胡饼就在京城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人们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胡饼又改叫月饼。
这个传说也跟战事有关系。不过故事里“月饼”名称的由来跟赏月活动联系在一起,“应将胡饼邀蟾蜍”的说法也比较文雅,文人色彩较重,很像是文人墨客编出来的故事。
其三 杨贵妃给月饼起名
月饼很早就有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芝麻、胡桃,当时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叫胡饼。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吃胡饼。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这个传说跟第二个传说在时间上接近,也是说这饼的来历有外来的成分。故事把月饼跟杨贵妃这个民间知名度很高的美女联系起来,更富于闲情逸致。
以上是民间传说对月饼来历的解释。这种解释都是先人在生活中为了满足自己或孩子们的好奇心而编出来的故事,其中有两点是真实的:一是中秋节吃月饼的基本事实是真的,二是故事情节所反映的人们的爱国意识、热爱团圆美满生活的情感是真实的。至于故事里所说月饼产生的过程和年代,按照传说形成的原理,一般是不可信的,假使跟事实一致,那也极为少见,或者只是巧合而已。人们都不计较传说在细节上是不是真实,讲的人跟听的人都知道这是在讲故事,只要故事有意思就行了。不过,关于月饼的上述传说有些还真的跟事实大致相符,或有一些真实的联系。比如第一个故事讲月饼大致产生于明初,第二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讲月饼跟一种有外来因素的胡饼有关系,这些都是跟事实大体相符的——月饼作为节令食品是明代的事,它的前身是曾经作为大众食品风靡很久的胡饼。
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月饼的来历,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