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渊源久远的漳州方言

更新时间:

  语言是标志这一个文明是否确立,如今虽然我们处于同一片土地上,讲着同样语言,但是在历史上受地域,信息和交通等条件影响,进而出现地方方言。在漳州地区通行的方言多是在漳州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

  1、漳州闽南语,唐朝陈元光所率开漳将士大部分来自中原,他们通用中原的河洛话,亦称河佬话;故早期戍守闽粤的中原府兵后裔也自称为“河佬”。他们入闽后大都屯居福建沿江、沿海平原地带。

  随着众多开漳将士后裔陆续自闽南播迁开去,河洛话(即闽南话)成了中原南下的群体标志——早期播迁入粤者称为“河佬话”或“福佬话”或福建话;后期播迁入台湾者称为“闽南话”或“台湾话”,传入东南亚及海外者称为“唐人话”或福建话。追本溯源,不管是闽南话、河佬话、福佬话,还是台湾话或唐人话,都与中原话、河洛话一脉相承。

  随着闽南漳州移民的迁徙向台湾和东南亚等地继续传播,闽南话就成了台湾和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最主要语言。他们都讲闽南话,并且大多讲的是近于漳州腔的闽南话。他们仍保持唐初开漳以来世代相传的河洛话,并多以“河洛人”或“唐人”自豪。

  2、潮汕话,在漳州的南靖、平和、诏安、东山等县广泛使用。

  3、客家语,漳州的南靖、平和、云霄、诏安等县还有不少客家镇、村,有客家人几十万,使用受漳州话影响的客家语。

标签: 旅游 纪念品 意义 证明 到此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