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子戏文化名人:坠子皇后乔清秀

更新时间:

  说起中国的曲艺文化啊那可是说与说不完,先不说中国我的戏剧里的核心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为什么呢既然是中国的五大戏剧那肯定是被大家所了解了,今天小编要说点不一样的,什么呢,就是是河南坠子文化中坠子皇后乔清秀,希望大家喜欢。

  乔清秀(1910~1944)中国河南坠子艺人,河南坠子北路调的创始人之一。原名袁金秀。河南内黄人[1].是河南坠子北路调创始人之一,以吐字俏利、旋律悠扬的“巧口”着称。她幼时接受多种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熏陶,拜乔利元为师,学唱河南坠子的短段曲目。

  1924年开始登台演出。1939年举家赴沈阳演出,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残酷迫害,乔利元惨死,乔清秀返回天津,精神失常。于1944年病故。乔清秀曾经前辈名家潘春聚、张金忠的指导,演唱技艺高超,演唱风格清新,行腔明快婉约,嗓音纯净甜润。与程玉兰、董桂枝形成河南坠子三大流派鼎立曲坛之势。

  金秀随乔利元学艺,尽显天分,对坠子的热爱也日渐加深。“大姐可要强,不吃不喝也得把曲儿唱好,免得别人瞧不起。”乔清秀的一个妹妹阮秀娇评价她说。乔利元原是梨花大鼓艺人,后改唱坠子,故其腔调中仍带有明显的梨花大鼓味儿。金秀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条件,精心创造,逐渐唱出了新腔。

  不久后,二人搭档到邢台演出,好评如潮。这为乔派坠子的的诞生创造了良好基础。1926年秋,金秀十六岁,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回大名姥姥家过正常日子,二是答应乔利元的要求嫁给他。个性中深藏叛逆色彩的金秀选择了后者:嫁给师傅,随他说一辈子书。这件事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金秀家人和曲艺行内的双重反对。但金秀决定了就不再回头,并改名乔清秀,更显出了她的叛逆与固执。

  “二乔”更叛逆的行为还在艺术追求上。当乔利元发现这个灵秀的女孩子学说中长篇一天一夜能学会800句唱词,深感自己已教不了乔清秀,便冲破门户之见,给乔清秀请了梨花大鼓名家潘春聚,后又让乔清秀拜名艺人张金忠为师,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开始清秀还和乔利元唱对口,不久她便一人撂单了。他们在冀鲁豫交界一带活动,享有盛誉。

  坠子艺人们素有这样的说法:“书尽缘法满,唱口无尽期”.意即再好的书总有说完的时候,书尽人散。但一个演员的腔调(即唱口)若能被人喜爱欣赏,这个“缘法”就无尽期了。乔清秀也在为规整初一个被听众们喜爱的的基本腔调而努力着。

  乔清秀的唱腔基础来自于乔利元,以梨花大鼓的腔调为骨干,吸收融会河南坠子中最具特色的乐句和音型,又对坠子中的独特腔调进行有选择的加工和运用,并大胆引进京韵、京口等音乐成分,逐渐形成了“梨花为骨,坠子为肉”,欢快、俊俏而又圆润的乔派坠子。乔清秀也广泛学习其他曲种的音乐,但并不是机械地照搬,她和琴师康元林商定,在对唱腔进行规整时,既要使观众听着是自己的调,又要使他们百听不厌。

  所以,她在学习时更注意融化,更注意化为己有,不论是学习何种音乐,都要求能为她所需,能为她所用。如在天津的梨花名家“盖山东”鹿巧玲曾教给她一段唱,第二天便“化”进了她自己的唱腔中,唱得又俏又好。鹿巧玲感慨地说:“清秀这一手真是厉害。”

  一次,她在看电影时听了周璇唱的《孟姜女哭长城》,十分喜欢,没多久便在她唱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出现了。乔清秀因他大胆而又略带叛逆的改革而招致了同行的不少非议,一度被人指作“叛徒”坠子,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天津观众山呼般的赞赏与喝彩。“洒脱宛润,抑扬吐吞。中州大鼓享佳名,不只神清貌亦清。”(1938年10月6日天津《庸报》)从此,乔清秀便以“坠子皇后”的美明,享誉天津卫。

  乔清身体不好,到了天津又因过度操劳,身子就更虚弱了。演出前,她常躺在后台一张小床上躺着养神,看上去少气无力,病恹恹的。可一旦化了妆,上了台,她的精气神就来了。每逢清秀出场,舞台上也如戏台一样,立即换上绣有乔清秀大名的华丽桌帏。

  乔清秀身穿白色大褂(有时穿青色或灰色大褂),上绣展翅欲飞的红凤凰,头上梳一条大辫儿,出台几步,对观众弯身一躬,辫子由身后搭至身前,然后一甩辫子一昂头,二目闪烁,气度非凡,未开唱先赢得个满堂好。为使乔派坠子得以日臻完美,乔清秀不仅积劳成疾,她唯一的爱女小巧身患急病,也因演出延误医治,只有三岁便夭折了。在天津的十年间,她只到公园玩过一次,还是乔利元特意动员她去的。

  【结束语】1944年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阴云密布,冷风阵阵,乔派坠子的创始人,河南坠子的艺术泰斗,坠子皇后乔清秀,在天津四合轩胡同6号院内的一所房间里,在唱片中欢快的坠子声里,卸恨含冤悲愤地与世长辞,时年仅34岁。

标签: 世界 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