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清明节习俗知多少

更新时间:

  清明的习俗丰富多彩,但也大同小异。都要扫墓,大人们带着带着儿女,捧着鲜花,装着食品,人们祭扫先人,寄托哀思。扫完墓还有各种有趣的活动,所以这个节日不仅有生离死别的悲伤泪又有游玩的欢笑,是个特别的节日。下面一起走进杭州文化,看看他们的清明习俗是什么吧。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1、亲人新逝,头三年清明必须“正日子”上坟

  老杭州宋阿姨说,讲究可多了,小年轻是不大弄得清楚了。杭州人清明扫墓一般不叫扫墓,叫“上坟”。如果亲人新逝,最前头三个清明节和冬至都要“上新坟”,必须是“正日子”上坟,不然,有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太知晓礼节。三年过后,叫做“上老坟”,清明一般都要上坟,冬至则不一定需要,上坟的时间也被放宽为清明节的“前三天、后四天”。

  一般上坟时,先摆好菜肴,倒好黄酒,黄酒第一次不倒满,因为祭祀中间,还要加酒,表示对祖先的尊重。然后点蜡烛,焚香(一人三支,没到场的晚辈,一般也由亲人代烧香),烧纸钱。祭毕祖先,有时,亲人们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2、不能只带清明团子和水果,最好有亲手烹制的菜肴

  宋阿姨说,大多数杭州人,生前身后都讲究一日三餐的菜肴口味,认为一顿好菜好饭是莫大的解压和享受。因此,如果晚辈给长辈上坟,只带了清明团子、水果等等,那么不免被视为简陋。一般认真隆重的人家,是要带亲手烹制的菜肴的。比如卤鸭、红烧鸡爪、煎鲫鱼、走油肉、白斩鸡……如果一户人家有5个子女,他们大都会提前3天商量好,一人准备一两只菜肴带上坟头。

  咸鸭蛋也是很重要的祭祀菜肴,很多杭州人认为,这道菜是清明祭祀的必备菜肴。当然,青团子对杭州人来说十分重要,不可缺少。如果没有带青团子去上坟,那简直就像没上过坟;如果春天没有吃过江南春糕团店(20年前,这家店曾经在葵巷一带,住得很远的市民都会专门跑去购买)的青团子,那简直就像从冬天直接跳到了夏天。

标签: 水母 海蜇 什么 区别
上一篇: 世人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评价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