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中的宁静,上海典型弄堂有哪些

更新时间:

  上海弄堂是上海建筑中有特色的一种,吸引着诸多外来游客前往。其中,在上海弄堂中有一些较为典型的弄堂更受欢迎。那么,都是哪些弄堂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弄堂文化中一起去看看吧。

  王家楼(Wangjialou)在区境中部,古北路南段西侧。明末吴、董二姓居此,名吴董二宅。后因张姓迁此,又称张家门。清初,王姓于此置田地,建鼓楼,用作敲钟扯旗,作为雇工耕作、收工信号,人称王家楼,因以为名。有中式二层楼房60多间。居民800人。

  左家宅(Zuojiazhai)即淮海西路442弄。在区境东南部,淮海西路西段北侧,凯旋路、番禺路之间。因明清间左姓居此,故名。宅地有果园,人称“富左家宅”。占地6.7公顷。抗日初期,难民纷纷在此搭棚聚居或经营作坊。上海沦陷后,商人相继在此设厂开店。有纸浆、液压泵、蓄电池、橡胶等厂。

  亨昌里(Hengchangli)即愚园路1376弄。在区境东部,定西路、安西路之间。民国14年(1925年)建。有楼房25幢。居民500人。民国16年,中央在上海创办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曾设在弄内48号(今34号)。

  范园(Fanyuan)即华山路1220弄。在区境东南部,江苏路、平武路之间。占地5公顷。民国5年(1916年)建。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三层花园住宅12幢。业主自诩是当时模范的花园式洋房,故名范园。居民600余人。为区境高级住宅区之一。

  春光坊(Chunguangfang)即华山路1520弄、幸福路22弄、26弄、70弄、80弄、90弄。在区境东南部,法华镇路、平武路之间。原地为郁氏山庄(坟场),民国7年(1918年)筑有通煤渣路,取春辉堂、光裕堂首字,命名为春光路。占地8公顷。居民1800人。有链条、轴承、特种灯泡等厂10多家。

  姚村(Yaocun)在区境南部,伊犁路东侧(近虹桥路)。明末姚永济在此建宅,初名姚家港20世纪20年代更名"姚更浪",1949年后称今名。民居多为中式二层楼房,瓦平房。有旗杆白石、大荷花缸等明代遗物。居民500人。

  薛家厍(Xuejiashe)在区境西北部,北新泾镇境,长宁路南侧。相传明弘治年间已成村落薛姓聚居而得名。占地3.2公顷。居民400人。

  涌泉坊(Yongquanfang)即愚园路395弄。在区境西部,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之间。民国25年(1936年)建。因原涌泉浜得名。占地0.5公顷,有楼房16幢。居民350人。1989年列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之一。

标签: 小事 大理 外国 经典 寓言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