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风土人情的老北京叫卖

更新时间:

  北京是座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岁月中积淀而出的北京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的北京这城市的特色,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隐藏在民间。就比如说这老北京的叫卖,这一声声的叫卖声,随着岁月叫出了浓浓的京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这是陆游的名句,从中可知,宋代都市中已普遍出现了叫卖声。叫卖,亦称吆喝,是一种初级的广告形式,在商业不发达的时代,这是生意人广泛采用的推销方式。叫卖本是商业行为,但随着城市发展,渐渐也沾上了文化气息。元杂剧中有“货郎儿”的曲牌,很可能就是模仿自叫卖的曲调,叫卖虽俗,却为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厚的养分,不可等闲视之。

  叫卖中蕴含着深厚的积累,好的叫卖声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明清两代,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四方辐辏之地,商业繁荣,给叫卖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据记载,明代北京叫卖已成规模。清代内城被八旗占据,汉人非功不得住内城,商业店铺无从立足,内城人们日常生活只能依靠庙会、游商,这进一步刺激了叫卖的发展。到了清末民初,北京叫卖发展至最高峰。

  老北京叫卖是旧时京城从商活动的人们,在胡同、街巷等为推销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高亢的吆喝、婉转的叫卖调,字正腔圆,有韵有辙,悠扬悦耳,好懂耐听,是老北京风土人情的体现,也是老北京民间文化的一种特色形式。尤其是老北京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卖产生的土壤和环境。

  在北京民间的各种文化演出中,老北京叫卖已经成为一种鲜活的表演形式,并吸引了一大批早年走街串巷叫卖销售的老艺人,广泛开展传承保护和展示活动,使老北京叫卖声又重新原汁原味地展现京城百姓的生活中。

  由于老北京叫卖传人均年事已高,在技艺传承方面迫切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以使这一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保存。与其他地方相比,老北京叫卖有着鲜明特色,即儿化音多、拖音长、语言幽默、一气呵成,此外不同货物叫卖方式迥异,风格多样,令人百听不厌,仅目前保存下来的叫卖声就有600多种。

  除了单纯靠嗓子外,老北京叫卖往往配响器,不同行业响器不同,比如粘扇面的以线绳扎小铁铃数串,发出哗啷哗啷的声响;卖炭的摇货郎鼓;卖煤油、香油、酱油、醋的敲大木梆子;卖豌豆黄的敲铜锣;卖日用什物的敲葫芦瓢;卖铁壶的敲壶底;剃头的拨动“唤头”;卖酸梅汤、玻璃粉、桃脯、果子干的,敲两只“敲冰盏”;磨剪刀的摇晃连在一起的五片铁叶。

  作为一种汉族民俗文化,老北京叫卖突出了京味的特点。儿化音的大量运用,一气呵成吆喝出来的叫卖声,字、词、语句间透露出的鲜活,以及幽默、诙谐、好懂耐听的特性,广受市民欢迎。

  老北京叫卖记载了北京历史上的商品种类和推销手段,因其中有音乐、词律和民俗等诸多内容,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幅有声有色的京城风俗画,在民俗学和商业史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也是进行文艺创作的很好素材。

标签: 三国 时期 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