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由来和习俗

更新时间:

  1、除夕的由来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夕”的妖怪,专门害人,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夕”神出鬼没,只在太阳落山后出来,半夜后又不见其踪影,没有人知道它住在哪儿。老百姓对它恨之入骨,但又无可奈何。

  一个叫七郎的猎人,力大无比,箭无虚发,猎狗也非常厉害,见乡亲们被“夕”所害,决心除掉“夕”。他带着狗到处找“夕”,找了一年。这天已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找到镇上的人们商量,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他刚闯进一户人家,这家人就敲起了盆盆罐罐,接着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夕”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夕”力不从心,想逃跑,哪知后腿被猎狗死死咬着,七郎趁机一箭把“夕”射死。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2、节日习俗

  (1)守岁:守岁,俗称“熬年”。守岁的习俗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最早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2)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根据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我国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古代,一些监狱官员甚至在除夕晚上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年夜饭在古代人中的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既享受佳肴美食,也享受那份快乐祥和的气氛。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3)燃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的说法。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王安石《元日》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但燃放爆竹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所以现在全国已多个地方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我们要遵守当地禁放、限放管理规定,文明过年。

  (4)祭祖:古时,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礼俗很盛。各地礼俗不同,祭祖形式各异,而大多是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点上香烛,倒上美酒,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以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山西吕梁山区有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上坟时间一般在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他们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标签: 孩子 结婚 父亲 怎么 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