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以“奉献”为话题的事例或作文 爱问知识人
小雅
[圣人]让奉献之树常青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
童心梦
奉献是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五颜六色,清新飘逸,带给人们温馨与快乐。真诚的梦也是在奉献的呵护下萌芽生长的。
完美无瑕冰晶般的童心完全是用奉献装满的,他们没有任何的私心,面对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会不假思索地伸出友谊援助之手,相反,一颗经历了风霜雪雨的成年人的心,有时竟没有冶炼到童心般的纯洁程度。
材料中提到的奉献焦点是彻底与不彻底的问题。牛是彻底的、真诚的奉献,远远超出了它向人类索取的东西;而猪只是在索取后做了一点本职的贡献,怪不得人们不喜欢它。
这样看来,童心的梦是最真挚,最美丽;童心的奉献最彻底,最完全。
在纷繁芜杂的社会中,许多人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趋于淡薄,亲朋好友间的距离不断疏远。五六十年代的"奉献",此时几乎杳无踪影。所谓"贡献,人生价值"之类的东西也只是喊口号而已。
然而,奉献的火焰并没有熄灭。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里,一颗颗童心在呼唤。他们举起摇摆着的双手在擦洗人们心灵的尘埃,梦想着奉献再回到身边。
奉献需要付出,自私的人永远不懂奉献。正因为童心没有被自私的蛀虫侵蚀,还是"人之初,性本善"的给予。所以,我呼唤童心,让世界充满爱心,让奉献的人受到尊敬,让奉献精神流芳千古。
牛给予人们那么多,依然默默无闻,不求人们回报它什么。猪在生前没有什么大贡献,地还抱怨人们不喜欢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是人们不同社会属性的反映。
当然童心既需要付出,又需要给予。他们虽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奉献,但无形中比成年人做得还好。幼稚的童心不懂得如何去战胜"爱的荒原",如何让死神望而生畏,迷惑的双眼还看不清眼前的朦胧,潜意识中会由着性子去做,原来自己正在做最彻底的奉献。
社会需奉献来充实,这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大家庭。否则物质文明再发达也无济于事,始终弥补不了精神文明的缺陷。
永远的童心梦,永远的奉献。
--------------------------
奉献
“白云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听着这苏芮的歌,我不禁想到了那些为祖国捐躯的战士,那些为别人而奉献自己一切的人.........
那是个偏远的山区,有一条河横在村庄和小学校之间。每逢下雨,河水上涨,孩子们就无法自己渡河,一个男教师主动担下送孩子渡河的任务。他艰难地背着每一个孩子过河,用自己的背搭起一个坚实的人桥。男教师因此受到表彰,升职调走。继任的是一位柔弱的姑娘。孩子们在雨天又没法过河了。家长们只得去学校背自己的孩子过河。女教师因此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永久的桥。她奔波于政府的各部门之间,费尽口舌,甚至自己掏钱送礼,请客。在她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一座铁桥连接了河的两岸,孩子们再不必为过河而担心。女教师没有因此得到提升,她在那个小学里默默耕耘了一辈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我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凡的人都在默默的奉献,只是他们没有要求回报,所以没有人认真的去体会他们的奉献,也没有人去觉察其中所包含的爱心,这就注定了奉献者一生的平凡。我想,很多人会为女教师而感到不平:她付出那么多,为什么没有回报?其实大可不必这样,不仅仅因为无私付出的人很多,更主要的是,我相信,那位女教师并无怨言,反而我感觉她活得很充实,很快乐,当她决定为孩子们建一座桥的时候,她的心里只想到那是她的责任,只想到为孩子们去做点什么,她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因为奉献,她得到了快乐。看着孩子们过桥时轻快的身影,看到家长们放心的笑容,她拥有的是最真实的快乐和满足。至于,有的人还为她在山村工作一辈子而感到不平。我想说,不要用我们自私的思考方式判断她的生活,当她有愿望成为一名山村教师,当她扎根在那片贫瘠的土地,当她选择无私奉献,尽职的工作,当她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擦亮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睛的时候,她已明确了快乐的意义,找到了生活的目标,用一生的时间,换取山村孩子们美好的未来就是她的理想和心愿!
最大的幸福是莫过于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也许我们都应该象著名的法国作家蒙田说:“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活的日子并不多,却活了很长久。” 回答:2007-08-0410:46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共1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