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滨州传统晚婚遭遇“新规”挑战出处:百灵新闻日期2003-12-24新华网山东频道12月24日电国务院新的《婚姻登记条例》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新条例规定,婚姻当事人只要达到了《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男满22周岁,女满20周岁),就可以登记结婚。这一规定突破了过去提倡晚婚的年龄(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新条例实施两个多月来,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就是:局部登记结婚的人数急剧上升,结婚登记相对出现了低龄化趋势。这不禁让人担心:新条例的实施会不会与长期以来宣传的晚婚晚育政策发生冲突?晚婚率两个月骤降33.5个百分点据统计,今年10―――11月份,滨州市登记结婚人数由去年同期的8881对,上升到了12357对,其中不到晚婚年龄的4489对,晚婚率由去年同期的97.2%下降到63.7%,下降了33.5个百分点。不仅在滨州市,山东省其他市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据省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王成林介绍,新条例实施后,不到晚婚年龄就结婚的人数急剧增加,到11月底,全省晚婚率下降到62.9%。按照他们在全省作的调查,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新条例使符合登记结婚条件的人一下子增了三个年龄段,且手续简化,费用减少,“诱发”了结婚热潮;二是以前对晚婚控制很严,但新条例将强制措施排除在外,控制晚婚的手段弱化,尤其对农村青年男女,用宣传教育和给予一定奖励的办法鼓励晚婚难以奏效;三是部分人担心政策会变,所以抢抓“机遇”。多大才算是晚婚传统的晚婚观念遭到了新条例的强劲挑战,在这对矛盾中,新条例是国务院出台的权威法规,地方必须执行,那么要解决这对矛盾,人们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晚婚观念。有记者就此采访过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建明,按照报道,张建明的看法是:“这是一个越来越尊重人权的社会。人的自主性加强后,政府不必要过多干涉。如果一个人好不容易才找着对象,你偏要让他晚婚,把事拖黄了怎么办?”而人民大学法学院孙若军副教授认为:“20岁结婚已经算是晚婚了。”他说:“中国的法定婚龄本来就比同一地理位置的其他国家高,晚婚年龄又人为拔高了3岁,比寒带的人结婚还晚,外国人觉得不可思议,这本身是违反自然规律和生理规律的,且现在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成熟得早。”“其实,法定婚龄已经把计划生育考虑在内了。”孙若军说。晚婚只是一个鼓励性政策,在法律上没有依据,只能通过宣传和物质性的奖励来提倡。孙若军还认为,人们愿意早结婚,社会没必要干涉,这在客观上可以减少性犯罪,对社会安定和女性安全都有好处。“婚姻低龄化不会成为主流趋势。人们不会因为条例放宽了而抢着早结婚,如果真的出现这种状况,只能说明以前的政策有问题。”低龄小反弹难抵晚婚大趋势孙若军“婚姻低龄化不会成为主流趋势”的看法在我国一些较发达的城市得到了证实。从媒体上的报道来看,新条例虽然放宽了结婚限制,但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并没有引起结婚低龄化反弹,而出现反弹的恰恰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在较落后的农村。有研究表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文化程度、城镇化水平与晚婚率正好成正比,越是经济发达地区,晚婚率越高;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晚婚率越低。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晚婚甚至不婚已经成为趋势,即使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这种趋势也已显现。社会学专家预言,人们结婚的年龄每过几年就会延后一年。现在很多城市女性已经不再把“结婚生子”看成是人生必经的历程,这群人中又以“白领”居多。晚婚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那么,我市及其它一些地方出现的结婚登记热到底要持续多久?有专家断言,新条例把结婚的年龄由晚婚年龄拉向了法定婚龄,使得实际前来登记的结婚当事人一下子多了三个年龄段,但等这一波过去了,将会基本趋于正常。
作者:管林忠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