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马的成语文化

由于马与战争的关系密切,在有关马的众多成语中,与战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就占了多数,这在十二生肖的成语中可谓独树一巾只。

有关马的成语文化

千军万马

这一成语形容声势浩大或队伍雄壮最为恰当。此成语出自唐?李德裕《文章论》:“以兄翰尝言,文章如千兵万马,风恬雨霁,寂无人声,盖谓是也。”

人仰马翻

此成语旧时形容打仗时被杀得狼狈不堪,也比喻忙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红楼梦》第16回有:“依旧被我闹了个马仰人翻,更不成个体统。”

一马当先

此成语比喻英勇无畏,带头前进。《三国演义》第71回有:“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马到成功

古时对军队出征时一举取得胜利的祝贺语,常说“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此成语出自《元曲选?楚昭公》第1折:“誓言极复,管取马到成功。”后用来形容做一件工作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历代史书与诸子典籍中一些有关马的典故丰富了成语园地,不无趣味。除上述所举各例外,如“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转瞬即逝,此成语出自《庄子?知北游》。“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拘泥成法,此成语出自《汉书?梅福传》。“非驴非马”形容不伦不类,此成语出自《汉书?西域传》。“害群之马”比喻危害全体的坏人,此成语出自《庄子?徐无鬼》。“马齿徒增”是讲自己虚度光阴、没有成就的自谦语,此成语出自《谷梁传?僖公二年》。“轻袭肥马”形容奢华生活,此成语出自《论语?雍也》。“塞翁失马,安知非福”,讲事物的对立转化规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驷不及舌”或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讲出言须谨慎的道理,出自《论语?颜渊》。“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马角乌头”比喻不可能实现之事,出自《燕丹子》卷上。“风马牛不相及”原意是两地相隔遥远,马牛发情追逐也不会碰到,后比喻事物毫不相关,出自《左传?僖公四年》。还有一些成语源于佛家典籍,也意味深长,如“骑马找马”本从“骑驴觅驴”一语(出《景德传灯录》)脱胎,转喻在已得好处的基础上再谋另外的好处。

另一些有关马的成语直接源于古人诗词文章,有典雅之趣。如“老骥伏枥”出自于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另一成

语“老马嘶风”异曲同工。“青梅竹马”形容两小无的儿童天真之态,此成语出自于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老马看花”本形容得意之情,后表示对事物的表面印象,此成语出自于唐?盂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马耳东风”以东风吹过马耳比喻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互不相干,此成语出自于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风樯阵马”以风吹动船帆与阵上的马为喻,形容气势雄壮或行进迅速,此成语出自于唐?杜牧《李贺诗序》中语:“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汉语中有关马的成语较多,“天马行空”、“悬崖勒马”、“万马奔腾”、“车水马龙”、“声色犬马”、“心猿意马”等,也算是较为常见的;但“驽马铅刀”、“敝车赢马”、“马工枚速”、“童牛角马”、“仗马寒蝉”、“牛骥同皂”、“白马素车”等,就不常用了。成语之外,一些有关马的谚语、俗语也很生动,如“死马当活马医”、“路

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马不吃夜草不肥”等等,或富于哲理,或富于智慧,也常活跃于人们的口头或笔下,具有极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