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逆行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水星逆行”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占卜学中,一直有“水逆”的说法。但是很多人听到这个词会很害怕。实际上,水星逆行是一种普通的天文行星现象,每年都会有水星逆行的,会有三次水星逆行时间。本期为大家讲解水星逆行是如何形成的?

水星逆行是怎么形成的?

水星逆行实际上是一种行星视运动。本质是由于地球和水星绕日周期不一致而造成是视觉现象,就是看上去好像水星反着移动一样。

水星逆行是由于水星运行轨道与地球自转带来的黄道角度差而形成的视觉上的轨道改变,相比其他星体,水星逆行非常的频繁,每年都会发生平均三次左右。占星学中,水星象征着个体的思维心智的运作,包括人际沟通交流、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信息谘询的传播、获取、交换等等。同时,针对社会层面,水星的影像领域范畴包括大众传媒、电子通讯网络、商业贸易、交通及物流等等方面。

与恒星们东升西落,位置相对固定不同,行星与恒星之间是存在相对运动的。虽然八大行星都围绕太阳做简单的圆周运动,但是以地球为参照系来观察的话情况却复杂了很多,我们称其为行星相对于恒星的视运动。

地内行星:周而复始

水星与金星,这两颗行星轨道位于地球之内,我们称其为地内行星。它们总是围绕着太阳摆动,与太阳的夹角不会超过一定的范围。当太阳、地球与地内行星三点排成一线的时候,因为日光的影响,我们通常无法看到这颗行星,这种情况叫做“合”(注:与上面提到的行星相合并不是一个概念),地球与其同居太阳一侧时称为“下合”,反之称为“上合”。

地内行星位于太阳的东方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太阳刚下山的时候看见它们,这个时候我们称其为“昏星”;而它们位于太阳西方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太阳上山之前看见它们,称为“晨星”。再一次合之后,昏星与太阳的夹角逐渐增大,直到达到一个极限,内地行星位于这个极限的时候称为“大距”。每颗地内行星都有它的东大距和西大距,而它们总是按照“上合→东大距→下合→西大距→上合”这样的轨迹重复运动着。

地外行星:流连反顾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轨道位于地球之外,被称作地外行星。地外行星的运行位置不受太阳位置的限制,因为不会出现在地球与太阳中间,所以地外行星在一个周期内只出现一次与“上合”对应的“合”,“下合”对应的天文现象叫做“冲”——那时它们与太阳在天球上的投影角距离为180度,此时地球与行星的实际距离最短,是最适合观测的时候。逐渐冲日,继而继续西行,直到从太阳的东侧再一次合日。

由于地球的自转,绝大多数天体在天球上的运动都是自东向西的。但是相对于恒星背景,太阳与月亮也是自东向西运动的。但是不论是地内行星还是地外行星,相对恒星背景都存在“逆行”现象,只是因为地内行星的逆行发生在下合附近,因而难以被直接观测到。

地外行星的逆行发生在冲附近,恰恰是最适合观察的时候,所以格外引人注目。但其实行星并没有逆行,它们以恒定的速度在轨道上默默公转着,只是地球与行星的运行速度不一致,导致它们看上去逆行了。逆行前后有两个短暂的相对静止期,称为“留”,而如果“留”在某些亮星周围,则习惯称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