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图

星图,是恒星观测的一种形象记录,它是天文学上用来认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种重要工具。星图是不同于传统地理图集或者天体照片,也就是说,现在星图是把夜空中持久的特征精确描述或绘制,例如恒星、恒星组成的星座、银河系、星云、星团和其它河外星系的绘图集亦即是“星星的地图”。

星图

星图,是恒星观测的一种形象记录,它是天文学上用来认星和指示位置的一种重要工具。星图是不同于传统地理图集或者天体照片,也就是说,现在星图是把夜空中持久的特征精确描述或绘制,例如恒星、恒星组成的星座、银河系、星云、星团和其它河外星系的绘图集亦即是“星星的地图”。14世纪以前的星图,只有中国保存下来。三国时代,吴国陈卓在公元270年左右将甘德、石申、巫咸三家所观测的恒星,用不同方式绘在同一图上,有星1,464颗。此星图虽已失传,但从绢制敦煌星图上可知其大概。苏州石刻天文图是根据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的观测结果刻制的。《新仪象法要》中所载星图绘制于1088年,但所依据的观测结果与苏州石刻天文图相同。 西方古典星图起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主要是具有美术性质的希腊天图,所表现的只是星座的形象示意图,而不是星辰本身。早期较著名的古典星图是由中世纪的僧侣Geruvigus于公元1000年前后绘制的,它由哈利父子收集,现存于大英博物馆。Geruvigus星图风格古朴,与后期的古典星图相比显得粗糙了一些,但它对于以后的星图画家的影响却很大,从很多图上都能看到它的影子。1569年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G.Mercator)创立墨卡托投影法,为地图投影方法中影响最大的,广泛用于编制航海图和航空图等。望远镜发明以后,欧洲较早的星图是赫维留所编《天文图志》(1657~1690年)中的54幅星图。赫维留的星图经弗兰斯提德重新修订,于1725年再版,绘有2,866颗星。1863年出版的《波恩星图》是早期著名的星图。星图对天文学家们就像地图对旅游者一样极为有用,天空也有自己的网格系统来标量天体的位置,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线。还有一种使用了几千年的认识天空的方法那就是记住星座或星群。地球旋转时,天空像在沿着相反的方向旋转。在两极,天体由于观察者所在的纬度不同而按相应不同的角度升起和落下。从赤道看去,天空中一切事物都是可见的,但在其他纬度,其中一部分事物常常会隐藏起来。天体四散分布,从地球上看去它们都包围着地球。人们把它们想像成一个巨大的球体,称为天球。天球上有网格,有南北极和赤道,它们都与地球上的各个部位相对应。比如天球的北极对应地球的北极。天球在我们周围起伏延伸,而星图却是平的。这就意味着一些天体的位置会被歪曲。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歪曲,天空被划分成一个个部分,有点像把橘子切开后再压平一样。星图中大小不同的圆点表示我们看到的天体的亮度,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表达。我们所看到的亮度并不表示天体距离我们是远是近,或是大是小。使用星图时将一端对着自己的头顶,另一端对着南(北)地平线方向。星图会告诉你此一时刻可以看到的天体有哪些。因为南北半球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因为靠近星图底部的天体都处于地平线附近,可能因种种原因会看不到。所以在选用星图时要清楚自己所在的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