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邢台市柏乡县去年12月进行了一场招聘,拟招收6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这场考试过后,有通过者称,根据学历不同,他们被要求缴纳5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公益赞助”。
柏乡县公然买卖编制的行为,是权利寻租的极端表现,是公权滥用的恶果。上级主管部门也应该抓住这个典型不放,给权力寻租树一个反面典型。
就对很多求职者而言,事业单位是一个理想的去处,进入事业单位得到一个事业单位编制,便意味着你将端起衣食无忧的“铁饭碗”。因此便有人围着这个“铁饭碗”打起了歪主意,希望通过走捷径的方式,进入事业单位吃一碗安乐茶饭。
这也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与条件,所谓的权力寻租指的是,公权者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商品化,参与到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之中,通过价格买卖的形式,将手中的权利售出换取金钱和物质利益。权力寻租是以获取自身经济利益为目的,所得来的利润要远比实体经济生产来得容易的多。
权利寻租最为典型的代表便是权钱交易,虽然国家三令五申,要求杜绝权利寻租行为。可是不单权力寻租行为没有收敛,相反之下权利寻租开始“阳光化”。据媒体报道称,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公然买卖事业单位编制。据悉该县招录的6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办理手续时被要求交钱入编。
而且卖编制也是明码标价,本科一批二批5万、本科三批6万、专科8万。权利寻租本是见不得光亮的,可现如今却被公然摆在台面上成规成文。柏乡县公然卖编制的行为,不仅是对事业单位招聘制度的公然践踏,同时也是社会“捐官”现象的疯狂写照。
总所周知的是“捐官”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下的产物。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大肆挥霍国家财政,导致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统治者就必须要弥补财政亏空。不得已之下开始向地方豪绅们收取财物,地方豪强们则获取相应的官职,这种行为被称为是“捐官”。
“捐官”泛滥的结果,捐官者为尽快拿回“捐官”钱,大肆捞钱收刮民脂民膏,收受其它捐官者的贿赂,最终导致官场之上,腐败受贿赂成风。新时代下事业单位卖编制是“捐官”顽疾的延续,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上帝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柏乡县公然买卖编制的行为,是权利寻租的极端表现,是公权滥用的恶果。导致其公然买卖公共资源的原因是,我们的政策监督还不完善,对权力寻租的处罚力度,还没有足够大的震慑力。想要彻底消灭权力寻租,只有加强政策监督,鼓励公民积极揭发权力寻租现象,发现之后给予最为严厉的惩处。
国家对于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深得民心,但是对于很多地方政府而言,调控无疑是断了土地财政这条财路。部分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铤而走险走上了卖编制的不归路。上级主管部门也应该抓住这个典型不放,给权力寻租树立一个反面典型,大快人心的同时也起到警钟长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