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受
“拉尼娜”现象影响,2010年北半球面临“千年一遇”新低温。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入冬后气温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
千年极寒-简介
千年极寒现象
千年极寒即千年一遇的新低温。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中央气象台2010年10月5日又指出,新一股冷空气袭击中国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会迎来大风及降温,未来3天局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
以上,一些地区更会有大暴雨。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在秋冬季会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强,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 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
“拉尼娜”扰乱暖流活动,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也需警惕低温天气 。
可是,近日,在各大网媒上,关于今冬可能遭遇“千年极寒”的预测“寒气逼人”。有报道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已受到或正受到低温影响,某波兰科学家更警告说,2010年入冬,北半球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极端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然而专家们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无法准确预测极端严寒天气事件,所谓“千年极寒”,不仅无可信赖的手段进行预报,也缺乏科学依据。
千年极寒-产生原因
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千年极寒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
这股洋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剩过去的一半,无法发挥其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在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气象局表示,“拉尼娜”现象已经有进一步增强的态势,并且可能持续到2011年初。
千年极寒-历史记录
下面是一份将全球气温百万年来的变化和“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作比较的统计图表。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期”(Little Ice
Age),尤其是末期的1580-1644是最为寒冷的,不仅是千年极寒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是相当寒冷的,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图表一共分为三幅,在这三幅图中,分别将“小冰河期”的气温放在“一千年”、“一万年”、“一百万年”里作比较,a图是“一百万年”,b图是“一万年”,c图是“一千年”。
在b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万年以前,气温有一段骤然升高的时期,而且保持了相当平稳的状态长达八千多年。这段时期的气温一直在我们经历的二十世纪初期气温上下小幅波动,这样的气候给予了人类发展良好的条件。
但是到了明朝中叶,即1500年后,气温骤然下降,整个降温过程十分明显,而且气温最低的阶段就是明朝末期的那段日子——1600年至1644年。这段时间,气温骤然下降到了千年以来的最低点,万年以来的次低点,在百万年也是最低的6、7个极度寒冷的时期之一。崇祯即位的1628年正好是最寒冷的一段时期之中段,整个气温回暖是在明朝灭亡以后的1650年左右。
如此看来,现在的千年极寒也算不了什么了!
千年极寒-影响因素
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但入冬后气温开始骤降,北半球气温可能要比往年偏低。气象专家警告说,欧洲可能将面临“千年一遇”的新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这种异常气候与干扰大洋暖流活动的“拉尼娜”现象有关。
一、洋流:
关于洋流有部著名的灾难大片:《The Day After
Tomorrow》,里面讲述的就是极地冰川融化后,大量淡水涌入大西洋深层洋流,破坏了这一全球最主要的温盐环流平衡(为什么最重要后面会说)。而这次的极寒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就构建与这个设想上,有研究机构说他们的模型显示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将达到一个极小值,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观察了一下NOAA那边关于北大西洋表层洋流方面的检测,发现在两股主要洋流(墨西哥湾和北大西洋)的连接处(75W35~40N),也就是北卡东北部大西洋地区的经向、纬向强度有明显的5年周期,同时同经度检测显示:经纬之间负相关,也就是经向越强纬向越弱!
向下流推到65W(同纬度)查看,
经向波动几乎找不到,但是纬向上出现了明显的洋流轴位置南北震荡,周期也是5年左右!~将两张图连续的看,我们看到上游偏西距平越大,下游的洋流轴位置就会向北偏,传播间隔大概1-2年左右——像不像流体内出现湍流时的情况(流速较快的流管,法向震荡快速扩大,原流向速度逐渐降低)
二、空间因素:
NASA预测2013年会又一个较弱的黑子周期(太阳活跃期),考虑到太阳活动对地球海洋大气的影响要推后2-3年,10年正好是太阳周期极小期(出现在08-09年),对应冷期
三、ENSO-中高纬因素:
老实说这个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上两个因素控制的。2009年下半年开始一次弱ELNINO过程导致了北半球西太风季今年的大崩溃,北非ITCZ对应的比较活跃,大西洋今年佛得角系统非常多(但对应于墨西哥湾的集体沉寂)。
10年下半年赤道东太平洋强势转LANINA,而且还是一次强拉,冷水区主体位于140 W附近,冷舌直线向西伸展到关岛东南海域(超级强力啊)。
中高纬方面,今年夏天的AO指数是正常的,但是AAO严重偏正值,南极海冰在前大半个春夏超级BUG。随着南半球稳定了接近半年的形势崩溃,北半球出现明显指数震荡,进入秋天以来北美地区更是出现了少见的半球范围分布的强长波槽脊发展——或许这预示着今年冬天是个不平凡的冬季?
最近几侯来看,阿留申-格陵兰(冰岛)-东亚大槽的三个主要系统已经出现,高压脊方面乌脊偏西成了西欧脊,中亚脊比较活跃,北美西北部阿拉斯加脊位也有发展,总体来说还算是正常的。南半球这里有极高建立,平流层的不稳定已经开始影响到极涡,目前后者偏心东南太平洋方向,这对南极地区来说似乎不怎么正常。
四、后期预测:
洋流方面,北大西洋暖流在北卡近海逐渐进入一个低谷(这好像契合了变冷的说法),下游的洋流位置会较常年平均偏北,整个洋流轴会向纽芬兰方向靠近。
这会导致什么呢——原来输送向西欧的暖水向北了,自然导致北美大槽-冰岛涡整体东移到欧洲地区上空,而北美北部,特别是中西部的高压脊发展会受到刺激,CFS长期预测中同样报出了相同的趋势。
AO的震荡还会继续发展,LANINA同时也会导致中高纬西风经向活跃性增大,预计欧洲地区气温会偏低,波动幅度会偏大,但这个程度会怎样目前还不好说吗,鄙人是不看好达到去年那个强度的。
至于某段时间被热炒的东亚雪灾论,似乎如同检测般沉寂了,2010年夏末季节开始图兰涡迹象又出现了,巴贝槽也相对活跃些,但是就水汽方面来说北印的南支槽供应似乎还是个问题,也需要等到冬季风形势稳定下来才能有定论。
千年极寒-波及区域
各大商场里,保暖衣裤已纷纷上架
加拿大
加拿大:寒流袭小麦减产 受今年入秋后天气比正常年份寒冷的影响,加拿大已发出警告,指出今年小麦和用于生产食用油的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跌20%。加拿大艾伯塔省近日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霜冻,气温低至零下4到9度,导致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加拿大的统计数据显示,寒冷天气和雨水也推迟了西部草原省份的播种时间,今年小麦和油菜籽产量会显著下降。加拿大统计局预测,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的小麦产量将为2000万吨,较去年降18.5%;油菜籽产量会减少16.3%。由于许多小麦出口国今年都因天灾而歉收,如俄罗斯受山林大火影响导致小麦大减产,澳大利亚也减少出口量,使人关注严寒天气会不会进一步影响粮食供应,刺激全球粮价。
加拿大埃布尔达省许多地区出现严重寒害,气温低至摄氏零下4.9度,部分农作物质量受损。加拿大统计局预测,曼尼托巴、萨克其万和埃布尔达三省的小麦总产量预估将比去年减少近两成。
墨西哥湾
墨西哥湾:暖流范围缩小速度减缓 今年夏天美国、欧洲和亚洲都创下历史新高温,尤其是欧洲地区。科学家指出,相应地,在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欧洲人民可能要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暖流是维持地球气候平衡的重要角之一,但近几年来规模却缩小了一半,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英国
英国:今冬仍可能达到零下22度
去年英国遇到31年来最冷的冬天,《每日邮报》在10月4日又指出,英国可能要再次面临一个俨如北极气候般的寒冬。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度的纪录。
英国气象局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摄氏零下4.4度,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九月夜晚;10月更测得零下5.2度,打破1993年的纪录。韦尔斯南部也出现摄氏零下6.4度低温。
俄罗斯
俄罗斯:明年1月气温将低至零下25度
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有低于过去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出现。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到时候将会出现摄氏零下25度的低温。俄罗斯政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制定紧急计划,在异常寒冬到来时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强保护。俄罗斯政府由于担心流浪人员可能无法度过如此严寒的冬季气候,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必要时进行强制介入,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
中国
中国:可能出现类似1998年的低温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0年中国的天气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矫梅燕说,“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表明,拉尼娜发生后,中国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因此今冬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今年“拉尼娜”活动强烈,值得密切关注。
2010年10月25日意大利北部就下起大雪,造成交通问题,铲雪车紧急出动。
日本
日本北海道10月26日清晨降下夹着雪花的雨,2010年初雪比去年提早六天,比历年平均值提早一天,札幌市出动铲雪车除雪。该市交通局指出,这是自1980年以来,首次于10月出动铲雪车。日本气象厅25日发布2010年11至2011年1月的天气预测,因造成今夏北半球酷暑的因素尚未消失,11月晚秋气温将比往年略高。然而进入12月后,受反圣婴现象影响,预计气温将骤降,可能低于往年均温。
千年极寒-产业影响
冬装企业:可能增加加厚冬装的产量 “千年极寒”可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对于浙江外贸纺织企业来说却是一个“福音”。
位于萧山区的万羽羽绒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副总经理钱水泉说,“千年极寒”对公司是个利好。不过,目前订单并没增多,公司暂时还没什么举措。他表示会密切关注天气走势。但绍兴轻纺城的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则说,卖场内很多出口企业都比较振奋,“现在很多企业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说会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加加厚羽绒服的生产量。”位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怡通工艺公司也是做服装的,总经理楼清灏说:“我们也听说这个消息,还接到外商的一些咨询电话,我们正在研究生产方向,想多增加一些御寒的产品。”
千年极寒-引发极寒猜想
1、高温极端天气
2010年夏天,罕见的高温袭击北半球,从美东、欧洲到亚洲,都经历了有气象记录130年来最热的夏天。中国在这轮高温中未能幸免,7月,中国大部地区遇热浪高温天气,高温范围达今年以来最大,15个省市为此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40多度的高温屡见不鲜。网络上,“持续高温”成了网友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有的网友调侃自己是被高温煎烤的热带鱼,有的网友嚷嚷着要发高温补贴,还有的网友没钱买空调,只好跪求降温妙招……“宁可在空调房里哭,也不在电风扇下笑”、“全城热恋”等一批新的流行语由此诞生。
骄阳炙烤下的齐鲁大地同样“热情似火”。7月6日高温实况监测显示,全省共有46个站超过历史1970年以来同期最高气温极值,其中德州陵县41℃领跑全省,省会济南最高39.3℃,8月初,高温历史记录被刷新。
不只是高温,其他极端气候在这一年里同样肆虐。全球方面,年初的韩国首尔即遭遇了自1937年有记录以来积雪最厚的一次大规模降雪。一个月后,暴风雪袭击了美国东海岸中大西洋地区。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带雪情最重,积雪厚度达76厘米,为近百年来之最。干旱则袭击了越南和中国广西、贵州等地。红河水位创下190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我国西南五省市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则致众多农田绝产,人畜饮水困难。接下来,暴雨以及由此衍生的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一直伴随我们走到了深秋。山东亦未能在这多灾多难的一年中独善其身:5月28-30日,青岛、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7市16个县(市、区)遭受风雹灾害;因持续遭受暴雨袭击,8月的聊城、德州等8市33个县(市、区)和6个开发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部分河段出现重大险情……
气象专家表示,造成今年极端天气、气象灾害频发的原因其实非常复杂,不过最直接原因则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据中央气象台分析,出现如此高温的天气,就是受到了“拉尼娜”的干扰,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而一旦“拉尼娜”现象出现,热夏之后就极有可能伴随冷冬的出现。
根据气象监测显示,今年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到拉尼娜状态,这将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从而导致今年冬天出现低温严寒天气。
近60年来拉尼娜事件影响同样表明,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一部分地区秋雨偏多、冬季全国大部以降水偏少为主,气温偏低。由于拉尼娜现象还在发展,可能会成为一次拉尼娜事件,因此今年冬天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
2、山东近年低温达-23.8℃
日前,欧洲气象学家们对今年欧洲的低温极值做出了相应预测。科学家指出,这些地区这个冬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的极端天气。波兰科学家指出,这种极端天气形态的出现,是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导致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这股暖流近几年来,不能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目前,俄罗斯中部部分地区已出现低于同一季节均温的气温。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稍早前预测,当地冬天最冷的月份将出现在2011年1月,温度将低至零下25℃。
俄罗斯政府现在已经未雨绸缪制定紧急计划,在异常寒冬到来时对幼儿园、学校、医院等设施加强保护。俄罗斯政府已经下令要求社会工作人员和警方随时待命,对流浪人员进行安置,防止出现有人冻死街头的现象。英国气象局也表示,苏格兰9月25日测得零下4.4℃,是英国近30年来最寒冷的9月夜晚,未来恐怕要再面临一个类似北极的寒冬。曾准确预测今年酷热夏季的英国独立气候预测机构“积极天气解决方案”的预报说,英国今年冬天会出现猛烈暴风雪,情况将持续到明年1到2月,低温将接近去年苏格兰冬天测得的零下22.3℃的纪录,暴风雪随时将瘫痪当地交通。
山东经历了一个“难忘的”夏天之后,如果迎来寒冬,其极值又会是多少?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12月,泰山观测站曾观测到-23.8℃的极低温,这创下了山东近年来低温极值。建国以来,类似低温在山东并不鲜见。据了解,1957年1月21日,零下21.7℃的低温出现在山东滕州市;1979年,山东庆云县最低温为零下20.7℃;2000年,陵县观测数据显示,其最低温为零下18.3℃。
3、国家气象局:今冬可能酷似1999年
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会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今年是“拉尼娜”年,拉尼娜现象很有可能于10月份开始,在冬季加强并持续。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雪灾也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今年8月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曾表示,就目前气候状况来看,2010年冬天有可能出现低温现象。她的论断来自此前我国前期天气气候极端异常所带来的气象灾害:入汛以来,华南、江南地区连遭14轮暴雨袭击;7月,北方地区连遭5轮暴雨袭击,渭河、辽河、松花江出现严重汛情;北方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多地高温持续超历史同期;特别是8月8日凌晨,甘肃省舟曲县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都表明当前我国天气气候的异常。这与1998年比较相似,5月,厄尔尼诺现象结束;7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有可能维持并发展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她解释,今年冬季很可能与1999年相似,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冬季,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冬季低温,届时全国不仅降水偏少,冬季也将会异常寒冷,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罕见的霜冻灾害。
长期从事大气方面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任保华这两天也关注到了“千年极寒”这一问题。尽管无法确定这次“极寒”是不是能称之为“千年一遇”,但任保华分析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局部地区也会出现极端严寒的天气。
4、是否会极寒,预测难度大
由于极寒预测时间跨度较大,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本报接触的多位气象专家均出言谨慎。“很难预料。虽然欧洲气象专家在对今年世界极端天气研究后,得出了‘千年极寒’的结论,但这并不等于中国就一定会遭遇这种极端气候。”山东省气象台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根据长期的气象积累和研究,可以对气象做出一些预测,但毕竟“天有不测风云”,因此“不可能做出百分百精准的预测”。
基于此,省气象台专家亦不愿对“我省即将可能遭遇的低温及最低温发生地”做出判断。“而且哪怕是今年真的遭遇了一天的千年最低温,这也不等于遭遇了千年极寒冬天。”省气象局专家强调说。
省气象台另一位专家同样相当谨慎,在他看来,“2010年的气候问题并不是很异常,若不是带来的灾害有点大,在往年其实根本不会那么关注。”提及“千年极寒”问题,他甚至笑言:“如果真的遭遇千年极寒,那不等于是可能要遭遇‘后天’了么。”他表示,一般情况下很难预测这种时间跨度较大的气候现象,毕竟气候预测的难度摆在那里,而且气象变化没有固定规律可循,不是一成不变的。[4]
千年极寒-专家警告
准确的气象记录不过百余年“千年极寒”纯属概念炒作?
近日,在各大网媒上,关于今冬可能遭遇“千年极寒”的预测“寒气逼人”。有报道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已受到或正受到低温影响,某波兰科学家更警告说,2010年入冬,北半球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极端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然而专家们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无法准确预测极端严寒天气事件,所谓“千年极寒”,不仅无可信赖的手段进行预报,也缺乏科学依据。
驳斥理论一:准确气象记录仅存百余年
吉林省专业气象台专家桑老师告诉记者,“千年极寒”这个词用得有点夸张,从全世界范围看,准确的气象记录出现不过百余年,对百余年前的气象记录只是依据一定科学手段进行推测。今年冬天可能比较冷,但是所谓千年不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驳斥理论二:无可信赖手段预报大气候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第一感觉是不相信这一则消息,并怀疑这位发表言论的波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
波兰科学家预报的是整个冬季,这是个气候预报的概念。气候预报和天气预报完全不同,它更复杂也更困难。针对气候时间段里的极端天气事件来预报,难度更大。目前,国际这方面的研究刚开始2—3年,并没有可信赖的手段来预报。
驳斥理论三:“千年极寒”缺少科学依据
任福民表示,波兰科学家说的“千年极寒”理由是,“拉尼娜”现象会导致今年冬季欧洲的寒冷。而“拉尼娜”现象是指热带特别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地区的偏冷现象,直接影响的是热带太平洋地区,对热带太平洋地区以外的地方的影响有些信号,但对欧洲这种信号并不可信。波兰科学家从“拉尼娜”现象上做出“千年极寒”的预报,在科学上是缺乏依据的。[5]
千年极寒-专家解读
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波兰科学家给出的理由是:在“拉尼娜”活动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并且近几年来规模缩小到只有过去的一半,其无法发挥中和极地南下冷空气的效用,并且,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欧洲民众真的会面临“千年”以来最冷的寒冬吗?“千年”二字冠在前面,是需要充足的科学依据,才能让人信服的。
目前“千年极寒”的观点,已经出现了人云亦云的声音。这个结论是否有科学依据?类似“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目前可以预测吗?波兰学者的预测其理由并不能站住脚。“千年极寒”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是完全可以被驳倒的。
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扯到一起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却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其次,“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
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何况,目前在科学上还不具备预测“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气候的预测不仅复杂,而且难度很大,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人类对气候预测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总体趋势的预测,还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尤其是针对“千年寒冬”这样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以信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
所谓气候变暖,是指“整体趋势”在变暖,一般是指100年来的一个总趋势,但由于气候存在年际波动,所以并非“今年温度比去年高”就能称其为变暖。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回过头来看,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1995年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负2℃之内。1708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处在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由此看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增大。以中国为例,2010年以来,天气气候十分异常,降水量大、暴雨日数多,气温高,高温日数多,旱涝灾害相连,冷热时空交替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降雨造成多流域汛情并发和地质灾害多发。西南地区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新疆北部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冬季雪灾;东北华北发生了4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冬春季持续低温;华南、江南5月至7月遭受了14轮暴雨袭击,造成了严重汛情;北方和西部地区7月中旬至9月上旬遭受了10轮暴雨袭击,渭河、辽河、第二松花江出现严重的汛情;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青海、新疆、海南等地也发生罕见暴雨洪涝;全国高温日数异常多,东北、华北、西北、江南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多地高温持续时间超历史同期。
在气象学上,月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称作为气候预测,与中短期天气预报相比,气候预测更加复杂,难度更大,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影响中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导致的热带海洋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外,欧亚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对我国冬季气候也有重要影响。其中,西伯利亚高压及东亚冬季风活动与我国冬季气温密切相关。
就目前来看,“拉尼娜”正在发展状态,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但稳定性较弱,位置变化幅度较大,中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逐渐活跃,但还并未明显偏强。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11月份,我们还将组织全国性的会商,对中国乃至亚洲一些地区的冬季气候做全面、详尽的预测展望。
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因此,“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就此一言以蔽之,一锤便定音。
千年极寒-相关动态
“千年极寒”成为新话题 警惕今冬煤炭遭热炒
近日,相继有报道指出,气象学家预测警告称今年冬季,北半球可能将会遭遇极度严寒天气。而受此影响,中国部分地区的冬衣出口订单量也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煤炭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可能进入炒家的视线。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指出,如果出现极度严寒天气,必然会对中国煤炭行业产生影响。首先,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70%左右,而冬季北方地区供热用煤更是造成冬季煤炭需求旺季的原因之一,因而,一旦气温过低,国内的煤炭需求量必然会上升,进而推高煤炭价格;其次,如果伴随严寒天气,出现大雪等气象灾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内煤炭运力,这一情况在2008年的雪灾天气下表现的较为明显,如果运力受到影响,就会造成国内煤炭供需局部失衡,最后还是会传导至煤炭价格上面。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极度严寒天气确实会对我国煤炭市场产生影响。
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过分强调“千年极寒”对中国煤炭市场产生的影响。第一,目前的气象预测水平下,要对超过10天以上的远期气候作出准确预测是相当困难的,也就是说“千年极寒”天气只是气象学家的一种担心,并且目前也仅是对欧洲地区提出警告,亚洲地区是否会受到影响还没有定论;第二,从目前我国煤炭产能上看,我国煤炭产能是相当充足的,并且我们还在大量进口国外煤炭,因而一定程度的煤炭需求量波动不会对煤炭价格造成太大的影响;第三,经历了2008年的大雪灾之后,我国煤炭行业对于类似的天气情况已经有了相应的应对经验,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煤炭应急储备机制,但是对于应对类似气候不会出现太大问题。所以说,目前我们不应过度关注“千年极寒”给煤炭行业带来的影响。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对于“千年极寒”我们应当理性的看待,而不应该过分的夸大其将会带来的影响。同时,我们更应当警惕部分投机者利用“千年极寒”这样的一个话题,来对煤炭市场进行炒作。目前,已经有种种迹象显示已经有舆论开始将“千年极寒”与煤炭价格联系在了一起。虽然,严寒天气会对煤炭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理性的看待这种影响。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煤炭工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08年年初国内出现的大雪灾天气对我国煤炭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雪灾天气严重影响了中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从而使得煤炭运力受到限制,最后出现了局部地区的煤炭供给短缺的现象,在经历了雪灾之后,中国煤炭行业就开始对煤炭应急储备制度的建立重视起来,并且进行了相应布局。
千年极寒-相关介绍
什么是“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西班牙文“圣婴”的译音,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就连名字也与其相反,是西班牙文“圣女”的译音,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在中国,一般来说,“拉尼娜”现象在秋冬季会使华南的东北季候风较强,使冬季气温比正常情况低。
千年极寒-媒体炒作
2010年10月7日,江苏南京的《扬子晚报》题为《北半球拉响极端寒冬警报》的报道称,“拉尼娜”扰乱暖流活动,欧洲或现千年一遇寒冬,中国也需警惕低温天气。但报道并未指出明确的消息来源,只是称“波兰科学家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极端天气形态,是因为在‘拉尼娜’现象的影响下,来自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湾暖流活动速度减缓所致……一旦墨西哥湾暖流完全停止活动,欧洲将进入新的冰河世纪。”
紧接着,多家中国媒体转载或跟进报道了“千年极寒”之说。10月11日,世界气象组织新闻稿提到“一个中到强度的‘拉尼娜’正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可能持续到2011年一季度。”这使得媒体对“千年寒冬”的关注度再度骤升。
实际上,这个说法并不新鲜。早在2010年9月16日,中国日报网站等就援引俄罗斯Regnum新闻网的报道,刊出《气象学家称欧洲将迎来千年一遇的严冬》的消息称,“波兰气象学家日前表示,欧洲将迎来一千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根据波兰气象学家掌握的数据,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将停止为欧洲提供抵御北极严寒的屏障。”
10月13日,与煤炭、燃气、取暖等有关的诸多股票价格飙升。
千年极寒-传言不实
媒体传言易引社会恐慌
“不光中国,算上美国和欧洲,人类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预测这样的极端事件”,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文杰教授,“别说千年一遇,即使是百年一遇,也很难在事先进行预测。这种说法对公众的眼球吸引力很大,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很难站得住脚。”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陆日宇看来,“千年一遇寒冬”的说法和“2012世界末日”的传言有些类似。“这类语言不是严谨的学术用语,在看到发表该观点的科学家的研究样本、方法、过程、结果等信息之前,我不会做是非判断。或许,这只是一个由学术语言经媒体向大众语言转换中所造成的误解呢?”
董文杰也认为,媒体发布此类消息应该慎重,因为缺乏根据的报道可能引起社会恐慌。
人类并无如此预测能力
目前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方法:比较传统一点的统计学方法和比较先进一些的动力学方法。对于统计学方法,目前全世界器测温度的记录历史向前最远仅仅可追溯200年左右,样本量明显不足,“没有足够的统计样本作支撑,谈何千年一遇”?
而对于后一种动力学方法,虽然相对先进,也还无法对未来的气候极端事件进行预测。“即使是对已经发生的气候极端事件进行模拟,也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董文杰说。
董文杰还提到,著名的英国气象局哈德利(Hadley)气候中心曾经预测2009年至2010年的冬天有很大可能是一个“温和的冬天”。结果,这个冬天却以罕见的寒冷来到英伦大地。迫于民众压力,英国气象局从今年2月起停止通过媒体发布其季节性气候预测结果。哈德利中心是全球顶尖的气候研究和预测机构之一,其口号是“保持第一,从不第二”,气候预测之难可见一斑。
新华社10月12日报道刊发了中国气象局相关专家的意见:“根据‘拉尼娜’现象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科学依据很不充分。”实际上,1986年以来发生过四次“拉尼娜”事件,仅有两次出现冷冬。
董文杰说,中国幅员辽阔,东有太平洋,西有青藏高原,地理条件非常复杂,纬度跨度很大,因而“拉尼娜”和“厄尔尼诺”这样的全球现象对中国的影响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把握和预测。
新华社还援引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研究称,当前“拉尼娜”正在发展,并未明显偏强,预计今年冬季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但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建议相关部门提前采取措施,防范今年冬季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冷害”。
千年极寒-消息源头
从2010年9月10日开始,有关“千年极寒”的消息开始在波兰境内各大媒体发酵,并于9月16日出现在了“俄罗斯 Regnum
新闻网”,其报道称——“波兰气象学家日前表示,欧洲将迎来1000年以来最冷的冬天。温暖的墨西哥湾流正在变弱,将停止为欧洲提供抵御北极严寒的屏障……”
10月4日,24小时滚动播报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进一步“推波助澜”,让这则消息传遍世界;并以俄罗斯中部地区此前低于平均气温两三摄氏度的现象,予以了“证实”。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媒体有关“千年极寒”的报道,范围均指“欧洲”,并没有出现“中国”字眼。
中国最早报道“千年极寒”消息的《扬子晚报》记者宋世锋介绍,他的报道,大部分源于“俄罗斯Regnum新闻网”和“英国《每日邮报》”的内容。至于为什么会把“中国”也列入“千年极寒”范围?宋世锋坦言:“俄罗斯Regnum
新闻网等的报道,确实没有提及中国,说的都是欧洲。我根据香港气象台等的预测,又做了补充。”
千年极寒-波兰科学家回应
科瓦尔沃斯基称从未提及过“千年极寒”的说法。
2010年10月18日,波兰气象与水务管理研究所气候学家——科瓦尔沃斯基听到自己竟成了近段国际新闻的“红人”,科瓦尔沃斯基声称自己“并不知情”,且对“千年极寒”之说一头雾水。在记者大致把国内外的报道说明后,科瓦尔沃斯基大喊冤屈,并道出了其中的真实情况。原来,在2010年9月初,科瓦尔沃斯基曾接受了波兰TokFM广播电台的访问。当时被问及“如果墨西哥洋流停止运动,世界会出现怎样的状况?”作答时,科瓦尔沃斯基以模式推断为基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是气候学家,又不是气象预报员,怎么可能预测气象问题呢?”他告诉新快报记者,他当时所言“并没有说欧洲将会遭遇千年一遇之冬的字眼,是媒体断章取义,才有了上述说法”。言语中,他对相关媒体的做法大为不满,并希望借新快报“证实自己的清白”。
在TOKFM广播电台的网站上,该网站确实曾在2010年9月10日登出了一则访问科瓦尔沃斯基的新闻,不过内文却对“千年极寒”之说只字未提,但是新闻的标题上却赫然出现了“千年寒冬”的字眼,且被波兰多家网站照单全收,一并转发,由此引发了一场“闹剧”。
千年极寒-专家警告
千年极寒 准确的气象记录不过百余年“千年极寒”纯属概念炒作?
近日,在各大网媒上,关于今冬可能遭遇“千年极寒”的预测“寒气逼人”。有报道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已受到或正受到低温影响,某波兰科学家更警告说,2010年入冬,北半球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极端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然而专家们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无法准确预测极端严寒天气事件,所谓“千年极寒”,不仅无可信赖的手段进行预报,也缺乏科学依据。
驳斥理论一:准确气象记录仅存百余年
吉林省专业气象台专家桑老师告诉记者,“千年极寒”这个词用得有点夸张,从全世界范围看,准确的气象记录出现不过百余年,对百余年前的气象记录只是依据一定科学手段进行推测。今年冬天可能比较冷,但是所谓千年不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驳斥理论二:无可信赖手段预报大气候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第一感觉是不相信这一则消息,并怀疑这位发表言论的波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
波兰科学家预报的是整个冬季,这是个气候预报的概念。气候预报和天气预报完全不同,它更复杂也更困难。针对气候时间段里的极端天气事件来预报,难度更大。目前,国际这方面的研究刚开始2—3年,并没有可信赖的手段来预报。
驳斥理论三:“千年极寒”缺少科学依据
任福民表示,波兰科学家说的“千年极寒”理由是,“拉尼娜”现象会导致今年冬季欧洲的寒冷。而“拉尼娜”现象是指热带特别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地区的偏冷现象,直接影响的是热带太平洋地区,对热带太平洋地区以外的地方的影响有些信号,但对欧洲这种信号并不可信。波兰科学家从“拉尼娜”现象上做出“千年极寒”的预报,在科学上是缺乏依据的。
千年极寒-相关评论
范以锦
知名报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集体转发“误传” 暴露媒体“浮躁”
“在当下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传统媒体迫于竞争压力,要跟新媒体抢速度无可厚非,但更要保证自己的权威与客观,“丢了这些,传统媒体要把自己放在什么位子上?”
范以锦觉得,“‘千年极寒’一事,大到股市,小到添置衣物,牵涉千家万户利益。所以报道必须谨慎,客观。国内媒体转载外媒报道,如果外报本是不实的误传,转载犯错不可避免;但在转载外报时,又通过自己‘合理想象’进行信息添加,这样犯错不应该。”
范以锦认为,出现这种媒体信息发布不准确、引起公众恐慌的原因,除了与新媒体竞争要抢先抢快外,还与新闻从业人员的心态日益浮躁有关,抢料争独家的好胜心,战赢了核实信息等新闻人的基本守则。
展江
知名新闻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授:误传“千年极寒”不一定是“坏事”
展江坦言,转发误传报道,对媒体的权威与公信力确是损害,但只要“不过度”就行。他所指的“度”,是“是否对社会造成确定伤害,损害公众切实利益”。
“目前看来,‘千年极寒’说并没有引起这样的后果,还是可以通过媒体的‘自我纠正’,即继续追究,用事实说话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