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校漂族 -简介
校漂族指的是指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的人群。他们生活在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就业的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以期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群。一般大学毕业生们都必须迈出校园,跨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然而有些人却选择了第三条道路——他们以各种理由滞留在学校,成为寄居在高校周围的一个特殊群体:“校漂族”。
特征
“校漂族”每天像在校生一样,严格地执行学习计划。在许多高校周围有这么一批人,他们有的是考研落榜的学子,有的是在职人员,有的是辞了职专门回来充电、考研的,这些人大多租住在学校附近,出现在学校的自习室、食堂等地方。他们称自己为“校漂族”。
他们早已完成学业,却仍然漂泊在学校周围,没有固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大多结伴而居,出入在学校的自习室、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充分享受校园的硬件资源;他们摇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对未来有些茫然,但又充满期待。
分类
“校漂族”分成四类,认为“校漂族”主要是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为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砝码的“考研派”;少量是坐吃家庭财富的“潇洒派”;而因为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又不愿离校的“边缘派”则占极少数。
这四大类“校漂”近年来并未出现太大变化,但因为就业不如意或就业后收入不足以在校外养家糊口造成的校漂情况更多,而多数“考研派”也是因为就业方面的原因才选择考研的。
高校态度
各高校对“校漂族”的态度不尽相同,其中一些学校采取积极措施,为他们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按申请出国、复习考研、求职择业等不同意向进行分类指导,帮助他们早日结束“校漂”生活。
也有高校认为“学生既然毕业,就应该离校,但不会采取强制手段,毕竟这都是自己的学生”。
但有的在校生对于“校漂族”的存在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校漂族”占用了本来属于自己的有限资源。“去自习室,这些人比我们还积极,去晚了都没座位,这让我们怎么学?”“校漂族”的出现无形中给学校的住宿、餐饮、保卫工作带来了压力。
调查
上海部分高校进行过一次调查显示,有54.35%的学生表示要做“校漂族”,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为止。
“校漂族”,这是个时尚而独特的名词,特指已经毕业了然而还“漂”在学校周围,甚至还天天到学校去“上课”的大学毕业生,他们都是考研复习者。
“校漂族”还有一个名字,那就是“边缘人”,说明他们既不是在校大学生,又不是在学校工作的人。有专家预测,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地的高校周围,“校漂族”已达数十万人。2005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38万人,这是中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校漂族”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大,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权威的统计数据,但其整体呈现增生的趋势则已成为一个公认的事实,现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成人当中也有一部分人,他们虽不是大学毕业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成为校漂族,或为专升本或为自考或为成人本科升研而成为校漂族。
据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我国有611万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加上过去两年未就业的200余万毕业生,今年超过8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待解决。在这支大军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已经毕业了,失去了学生的身份,却不肯离开校园,没有固定的长期职业,过着漂泊的生活。2010年这个数字将更加庞大。
案例
2007年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胡文燕(化名),在山东大学校园里租住了一间宿舍。本科毕业之后,胡文燕并没有找工作的打算,而是寄希望于考上山大法学院的研究生。胡文燕的生活和往日的学生时光没有什么不同,她每天早起到校园的自习室学习,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下午和晚上继续学习。
由于没有独立的生活来源,胡文燕的生活相对简朴。连续两年的研究生考试,胡文燕都没能顺利通过,令她 2009
年的校漂生活沉重起来,“只有和漂友偶尔聚餐的时候,才能感到片刻轻松。”胡文燕说。
赵龙(化名)2006年在济南某高校毕业后,在北京某广告公司找到一份工作。但由于专业不对口,公司人事关系复杂等原因,赵龙感觉才华难以施展,对工作并不满意。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赵龙的收入出现了缩水,他索性辞掉了工作,回到山东财政学院附近的舜玉小区租住了一间房子,准备考取山东省公务员。
“先考省公务员,再考国家公务员,研究生考试也同时准备着。现在觉得还是公务员或者高校老师这两种职业最好。”赵龙说。
专家提示
专家认为,“校漂族”的行为从心理层面上看,主要源于安全需要、依赖心理、逃避心理等原因,许多毕业生把“校漂”作为人生的缓冲期,他们选择漂泊是为了寻找更好的人生起点,这类“校漂”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高校毕业生不要因为逃避社会而把学校当作“避风港”,要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提高个人心理素质,勇于在新环境中创出一片新天地。
校漂族长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人际关系单一,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大范围的交际活动,容易孤立、焦虑甚至抑郁。从本质上讲,“校飘族”是逃避社会现实,逃避应承受的社会责任的表现。“校漂族”应该直面社会上的激烈竞争,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点,为自己做一个符合自身的职业定位,去迎接快节奏、高消耗、高强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