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气势汹汹
和颜悦色 ,温文尔雅
overbearing; aggressive
成语解释: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成语举例: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咄咄逼人。(朱自清《经典常谈 四书第七》)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汹汹的样子成语结构:偏正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咄,不能读作“chū”。成语辨析:咄咄逼人和“盛气凌人”;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但咄咄逼人的应用范围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盛气凌人”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同样用于人;咄咄逼人可修饰“目光”、“气势”等;“盛气凌人”不能。
有一次,东晋顾恺之和桓玄,在建康殷仲堪家中谈笑取乐。他们约定说“危语”(用一句话形容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大家说的高兴时,忽然旁边一位参军插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由于当时在场的殷仲堪正好是瞎了一只眼睛的,听了此话自觉难堪,但又不便当众发怒,只好说了一句语双关的话聊做解嘲:“呦,真是咄咄逼人呀。”。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