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2030失业现象是指20-30岁的大学毕业生或在职人士,他们不满自己的工作环境或待遇而宁愿失业,回家啃老的现象。
2030失业现象 - 原因
很多“2030”青年是心甘情愿地主动失业。他们对工作本身没有强烈的渴求,或者对现有工作存有反感倾向。当希望和现实存在较大偏差时,他们多数拒绝参加社会培训,认为那是专门为中年下岗者设置的。对自身定位不准,是阻碍他们找工作的重要原因。依赖着父母,啃着父母的老本过日子,整天无所事事的“杀”时间。
2030失业现象 - 调查数据
国际劳工组织2011年1月24日公布数据显示,全球2010年失业人数为2.05亿,处于历史高位。其中,年轻人失业现象严重。国际劳工组织认为,金融危机后,全球半数新增失业发生于发达国家。在一些新兴经济体,如巴西和泰国,失业率已降至2008年危机前水平以下。
另外,由于就业前景不佳,不少人放弃找工作,退出劳动力市场,而国际劳工组织对这部分人没有统计。这意味着实际失业人数可能超过官方统计。除2.05亿人失业,国际劳工组织数据显示,大约15.3亿人“饭碗”易碎,仅从事临时性工作,收入不高。
国际劳工组织说,相对于成年人失业率4.8%,青年失业率2010年为12.6%。 青年失业率2010年在发达国家为18.2%,在北非为23.6%,中东为25.1%。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说:“青年就业是全球应优先考虑的事情。” 他认为,如果青年就业得不到保障,“将削弱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以及政策的可信度”。
国际劳工组织2011年10月19日 在日内瓦发表的《2011年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指出,2011年全球15-24岁的青年失业人数为7460万人,仅比2010年的7510万略有下降,然而,由于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在未来几年里,青年就业状况不会得到改善。报告呼吁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刺激就业增长,有效投资于青年,以改善青年就业。
2030失业现象 - 人群
一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二类是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
三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寄人篱下”当个打工者;
四类是频频跳槽者,跳来跳去最后“漂”到无事可做;
五类是单位里下岗的年轻人,习惯用过去轻松的工作与如今的紧张繁忙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就业;
最后一类是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
2030失业现象 - 改变
大学生应该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性择业观。积极融入支援西部行动、长三角人才合作计划、青年创业计划等,实行跨省市就业和自主创业。就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而言,应根据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要求,积极参加市场营销、经济法等毕业生的创业知识培训;强化成人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