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鱼姓起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厉公宠臣长鱼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初期,晋国还是一个弱小的国家。从晋献公开始,国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了周围不少小国,疆域日益扩大。到了春秋中期,晋国已占有现在山西省的大部分、河北省的西南部、河南省的北部和西部、陕西省的东部和山东省西部的广大疆域。献公死后,他的四个儿子互相争夺君位,使晋国一度大乱。后来,姬重耳在秦国等国的帮助下返国即位,他就是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姬重耳在位时,当年跟随他出亡的赵衰、魏犨日益显贵,辅佐重耳称霸的荀林父(中行氏),敬首(知氏)也随后被重用,加上稍后兴起的范会、韩厥。这六个异姓贵族,即赵、魏、韩、范、中行、知氏,成为了晋国举足轻重的新兴势力,这就是所谓的“六卿”。后来“六卿”的势力日益强大,同晋国公室展开激烈的斗争,如赵氏家族,竟敢把国君晋灵公姬夷皋杀死。到了晋厉公姬寿曼即位后,“六卿”势力之大,已经到了难以驾驭的地步。晋厉公是晋景公姬獳的儿子,名叫姬州蒲,和他父亲一样宠幸小人,听信谗言,骄慢昏庸。当时有一位正直敢言的忠臣名叫伯宗,向晋厉公建议说:“郤氏家族兵权太盛,应该分别贤愚,稍抑他的权势,以保全功臣的后代。”晋厉公不听,反而将其话传与三郤,三郤因此而怀恨伯宗,诬陷伯宗毁谤朝政,晋厉公听信,斩杀伯宗。韩献子当时曾叹息道:“三郤免不了杀身之祸了!伯宗是个刚直的善人,善是天地的纲纪,骤然用诬陷的手段杀害善人,那有不遭杀身报应的呢?”为了巩固晋公室的统治地位,晋厉公笼络了胥童、夷阳五、长鱼矫等一批姬姓旧贵族,希望凭借这些力量,削弱并最终扫除六卿的势力。当时,晋国朝中与赵氏关系密切的郤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很有势力的家族,他们同旧贵族之间积怨甚重。旧贵族的力量当时尚不足以同“六卿”抗衡,于是就决定先找与“六卿”亲近的家族下手,以达到削弱“六卿”力量的目的。
长鱼姓据史籍《左氏传》记载:“晋三郤,害伯宗。谮而杀之。韩献子曰:郤氏其不免乎?善人,天地之纪也。而骤绝之,不亡何待。晋厉公侈,多外嬖,欲尽去群大夫。而立其左右,胥童、夷阳五、长鱼矫,皆怨郤氏,而嬖于厉公。厉公将作难。胥童、夷阳五帅甲将攻郤氏。长鱼矫请无用众,抽戈结衽。而伪讼者,三郤谋于社。矫以戈杀驹伯,苦成叔于其位(驹伯即却锜,苦成叔即郤犨)。温季曰:逃威也,遂趋。矫及诸其车,以戈杀之。皆尸诸朝。”晋三郤就是郤锜、郤犨、郤至兄弟三人,郤锜为上军元帅,郤犨为上军副将,郤至为新军副将,三人掌握晋国兵权,声势赫赫,国中无人能与相比。晋厉公淫逸奢侈,喜欢谄语,憎恶忠言,左右很多宠幸的嬖臣。晋厉公想加罪去尽朝中群大夫,改立左右爱幸的臣子为大夫。当时他左右的宠臣有胥童、夷阳五、长鱼矫等人,都怨恨郤氏家族。晋厉公欲将杀朝中群大夫,这些嬖臣便多方制造郤氏罪迹,奏请晋厉公必先杀掉三郤。在商议时胥童说:“杀郤至,郤锜、郤犨必叛,不如并除之。”夷羊五说:“我们掌握的甲兵有八百人,以君命连夜前往,乘其不备,可必胜。”长鱼矫说:“三郤的家兵,数倍于宫中侍卫。斗而不胜,累君矣。郤至兼司寇,郤犨兼士师,掌有重兵。不如抽戈结袖,假装诤讼,乘机刺杀,你们再引兵前来接应,必能成事。”晋厉公说:“这个计划好。我让大力士清沸魋帮你们。”第二天,长鱼矫打听到三郤在讲武堂议事,就和清沸魋用二人各用鸡血涂面,手执利刃,伪装争斗相杀,扭打到讲武堂三郤面前,各人诉说曲直。
三郤不知是计,郤犨让他们都坐下,仔细询问事由。清沸魋挨到近处,抽刀刺中郤犨的腰部,用力一划,郤犨腰部被划开一大截,肉翻出来,血才浸出。郤锜拔刀来砍清沸魋,长鱼矫接住他,两个人打在一起。郤至见机不妙,乘车而逃。清沸魋又砍了郤犨一刀,确定他无还手之力,便来夹击郤锜。清沸魋有千斤之力,长鱼矫灵活,郤锜很快便被清沸魋砍倒在地。长鱼矫跳起身去追郤至。郤至驾车狂逃,正遇上胥童、夷羊五带领的八百甲兵。胥童高呼:“主公有旨,拿住郤氏反贼,不得放走一个。”郤至赶紧刹车,拉马调转车头,车头还没调完,长鱼矫追到,一个飞跃跳上车,执戈一阵乱砍。郤至来不及还手,头就被割掉,掉在地上。长鱼矫跳下车,拎起郤至的头。清沸魋已将郤锜和郤犨的头割下,一手拎一个,赶了过来。一伙人拎着三颗首级,兴冲冲直奔朝堂。上军副将荀偃和中军元帅听说三郤在讲武堂遇贼,都驱车赶来,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栾书怒喝:“我只道何人为乱,原来是你等鼠辈。禁地森严,甲士谁敢近前?”胥童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了,手举晋厉公手谕,高呼:“栾书、荀偃与三郤同谋共反,甲士听命,将他们与我一并拿下。”晋厉公听说胥童他们解决掉三郤,兴冲冲地赶到殿前,却看见乱哄哄的人群。尘土飞扬,甲士们正在围攻栾书和荀偃。晋厉公大惊:“罪人已诛,军士为何不散?”胥童说:“我们正在捉拿叛党栾书和荀偃,请主公裁决。”晋厉公更加吃惊:“这件事与栾书和荀偃无关。赶快停手。”胥童一干人等已经杀红了眼,怎肯住手。他们知道,脸皮已经撕破,一旦放过栾书和荀偃,必将后患无穷。晋厉公抢过胥童手中的刀,冲入甲士群中,击落他们手中的兵器。甲士们看见晋厉公,都停止了攻击。长鱼矫冲到晋厉公面前,跪下,双手抱刀说:“栾、郤同功一体,荀偃乃郤锜部将。不久定将有为郤氏复仇之事。主公今日不杀此二人,朝中不得太平。”晋厉公怒视长鱼矫,心想:如果杀了他们二人,朝中更不得太平。晋厉公说:“一日内已杀三卿,怎可再波及他族?”晋厉公喝退众甲士,恕栾书、荀偃无罪。栾书、荀偃谢恩回家。长鱼矫被晋厉公瞪的那一眼吓得不轻,思前想后:如此留下栾书、荀偃,祸不远矣!遂急速回家,卷收细软,带上族人连夜逃出晋国,奔往位于肃、青海一带西南地区的西戎。春秋战国以后,西戎分别向西面和南面迁徙,进入新疆、西藏和西南一带,演变成今中国西北和西南部各少数民族。
晋厉公下令,将三郤的尸首摆放在朝门号令国内。当时三郤的尸首被刺杀后是分开的,分不清谁的头,谁的身子。一个头对着一个身子,暴尸三日。第一天烈日炎炎,第二天大雨倾盆,第三天放晴时,朝门处蚊蝇密集,尸臭熏天。晋厉公下令厚葬三郤,免除了郤氏家族所有在朝为官者的死罪,命他们全都解甲归田。胥童成为上军元帅,接替了郤锜的位置;夷羊五成为新军元帅,接替了郤犨的位置;清沸魋成为新军副帅,接替了郤至的位置。此后,被关押在晋国的楚国王子熊筏被释放回国。身边宠臣一下在朝中占得了三个卿位,与元老派的势力得以抗衡,此后栾书和荀偃经常称病,晋厉公也乐得如此。胥童等人在顺利击杀三郤后,就想进一步对其他旺族势力开刀。但不久,乘晋厉公出游,栾书、中行偃联手率家兵一举囚捕了晋厉公,斩杀了胥童、夷阳五、清沸魋三人,并在周简王十三年(晋厉公八年,公元前573年)秘密派人杀死了晋厉公,迎立公子姬周回国为君,是为晋悼公。晋悼公即位时年仅十四岁。他任用魏犨之子魏绛为中军司马,掌管军法。魏绛执法严明,不阿权贵,协助晋悼公改革内政,惩乱任贤,整顿内政,推行法制和军事改革。同时调整对外政策,使魏绛北和戎狄,稳定后方,联宋纳吴,胁齐服郑,疲楚伐秦,在执政的十五年中,“九合诸侯”,将晋国地位再次推至巅峰,一时间又称霸于整个中原。而长鱼矫在成功脱逃后,一族人等在西戎继续生息繁衍,其后裔子孙中有取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长鱼氏,逐渐融入氐羌民族之中,后又渐渐回融汉族,多省文简改为单姓长氏、鱼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长氏、鱼氏族人皆尊奉长鱼矫为得姓始祖。
郡望
京 兆:京兆原本为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时期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壬寅(公元222年)又改名为京兆国。曹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曹魏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陕西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期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曹魏时期缩小。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诸国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京兆尹)。隋、唐两朝均立都于长安,京兆郡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朝时期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原址统称为西安。
咸阳郡:咸阳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周郝王十年(丙辰,公元前305年),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81~前338年)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在泾渭之交营建宫城,并迁都于此。因“地处九嵕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中经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五代,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直至西汉初年,这里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长达一个半世纪之久。将咸阳解读为中国第一帝国都是当之无愧的。嗣后,历经西汉、新、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到隋、唐,咸阳因毗邻京城长安,而被当作京畿之地和茔藏之野。宋明以下,咸阳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作为沟通中原和西部边疆的交通孔道,其军事战略地位仍然相当显著。如今,在西安-咸阳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框架下,一个具有重要经济战略地位的大都会城市带正在崛起,咸阳作为西安的后花园,它的建设和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咸阳境内的政区建置,始于夏代。商王朝时期,发展到邰、豳、程、犬等方国。周朝,以丰、镐为中心,周围分布有戈、秦等国。周显王十五年(辛未,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在秦国全面建立了郡县政区体制。秦统一后,设内史管理都城咸阳,奄有整个关中地区。秦朝末期,被项羽分为雍、翟、塞三国,号“三秦”。市区以西属雍,以东属塞。西汉时期在关中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号“三辅”。市境属扶风、冯翊两郡,今长武一带属上郡。东汉时期迁右扶风郡治于槐里(今陕西兴平)。三国曹魏时期属扶风、新平(郡治漆县,今陕西彬县)和冯翊郡,西晋属雍州扶风(郡治池阳,今陕西泾阳)、始平(郡治槐里)、新平三郡及安定郡的一角。前秦在长陵设咸阳郡。北朝时分属雍州咸阳、安定、北地三郡。唐属京兆府、邠州。五代时期分属京兆府、耀州、乾州,邠州。宋朝时期分属京兆府、耀州、醴州、邠州。金国时期分属京兆府路的京兆府、乾州、耀州和庆原府的邠州。元朝时期属陕西行中书省奉远路及其所属的耀州、乾州,省直属的邠州。明、清时期属西安府、乾州,邠州。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后分属第十、二、七、九行政督查专区,北部属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咸阳分属三原、县、咸阳分区,1950年合并为咸阳分区,1953年癸巳撤销咸阳分区,1961年复置,1968年改为地区。1983年10月撤销地区,设立咸阳市,实行市管县体制。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古称“太原”有二:①商末周初的太原又称“大原”,故址在周之西鄙泾洛之北,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部地区,中心区域在固原市古大原城遗址一带。西周初期,周穆王出兵讨伐西戎,曾一度打到太原,即指该地区。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咸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长鱼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曾一度融入氐羌民族之中,后又渐渐回融汉族,今已不再,皆省文简改为单姓长氏、鱼氏,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则长氏名列第七百零二位,而鱼氏名列第七百二十三位,多以京兆、咸阳、太原为郡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