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承姓
姓氏起源
郡望堂号
家乘谱牒
迁徙分布
拼写规则
姓氏图腾
QQ头像
姓氏名人
  •  承姓来源

    承姓起源

    ①姓考:周时卫大夫成叔承之後。

    ②清通志氏族略:明时有承谷容,武进人,洪武初为交城县丞,官终兖州同知。清时有承祖列,康熙甲午年学人。

    ③千家姓;千乘族。

  •  承姓郡望堂号

    郡望

    千乘郡: 春秋时齐国有封邑名为千乘,因齐景公狩猎于境内的青田而得名。西汉时期改置为郡,治所在千乘县,故城在今山东省高青县高苑镇北部,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北部博兴、高青、滨县等一带地区。东汉时期曾一度改为乐安国。

    毗陵郡: 春秋时期为延陵,是公元前547年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受封于此而得名。战国时期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并。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越国又被楚国灭掉,所以延陵又先后属越国和楚国。秦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并吞六国,统一中国,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始置延陵县,属会稽郡。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籍为帝,国号汉。改延陵为毗陵,仍属会稽郡,此时会稽郡为诸侯王楚王韩信的封地,后汉高祖消灭异姓王,废楚王韩信,把淮东东阳郡、彰郡、会稽郡的五十三城封给了从兄刘贾,称为荆王,又把会稽郡改为荆国。公元前196年,刘贾被淮南王英布所杀,刘邦又封兄子为吴王,复为吴国,会稽郡属吴所有。汉景帝时他造反又被杀,此后,毗陵属会稽郡,归扬州刺史部管辖。王莽当政时一度曾改毗陵为毗坛。汉光武帝建武初复改为毗陵,至汉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分会稽郡浙江(今钱塘江)以西为吴郡,毗陵县改隶吴郡。三国时期为孙吴辖地,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分吴郡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领三县,治毗陵。

    晋于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灭掉东吴,分天下为十九州。晋武帝太康二年省毗陵典农校尉,置毗陵郡,邻县七,治毗陵,此毗陵为郡之始。同时,分丹徒,曲阿地别置武进县,隶毗陵郡,此是武进为县之始。这时,毗陵郡归扬州刺史管辖。晋惠帝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将毗陵郡封给东海王越的世子毗为食邑,为避“毗”讳,改毗陵郡为晋陵郡,仍属扬州。西晋末年,八王混战,边疆少数民族乘机起兵攻西晋,黄河流域陷入大混乱的局面,北方汉人大批渡江避乱。西晋灭亡后,出身中原著名高级士族、老练的政治家王导为建立和巩固建康的东晋政权,维护北方南逃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苟安江左,推行了侨寄法,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方,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逃来的士族和民众,这种侨州、郡、县大都设在丹阳、晋陵和广陵等郡境内。晋元帝大兴元年(公元318年),侨置南兰陵郡于武进县境,领兰陵县。晋明帝太宁中又侨置南东莞郡于晋陵县境,领莒、东莞、姑幕三县,与南兰陵郡同属徐州。这时,晋陵郡及所领县仍属扬州,与侨置之郡县不相统属。东晋末期,刘裕掌握东晋朝政权,实行土断法,令北方流亡来的士民,就所居地作为土著,省去许多侨郡县,以统一行政。南朝宋武帝元嘉八年(公元431年),以晋陵郡属南徐州。孝帝大明末置南东海郡领武进。齐末置南兰陵郡,兰陵县属南琅岈郡。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改南东海郡为南兰陵郡,改武进为兰陵,所以后来常州又有兰陵这个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灭陈,废郡置州,以州统县。废晋陵郡,于常熟县置常州,州以县名,后来常熟县改属苏州,故移常州治于晋、无锡、义兴、江阴四县。从此就有了“常州”之名。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废州置郡,改常州为毗陵郡。

    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吴兴太守沈法兴借讨伐宇文化及为名,攻下余杭、毗陵、丹阳,据江表十余郡,自称江南大总管,在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以毗陵为都,自称梁王,号延康。唐朝时期,唐高祖李渊登帝位,恢复开皇旧制,下令改郡为州,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子通败沈法兴据毗陵,吴王杜伏威平李子通,改毗陵为常州,并以故兰陵地置武进县,属常州,此时常州领晋陵,武进、无锡、义兴四县。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常州属江南道,唐贞观八年并武进县于晋陵。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复析晋陵置武进县,并为常州附郭。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又分全国为十五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西两道,常州属江南东道。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常州为晋陵郡。唐肃宗李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复诸州名,又改晋陵郡为常州。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分浙江为东西二道,常州属浙江西道。唐开元中,定全国州府有四辅、六雄、十望、十紧,及上、中、下等级别,县分赤、畿、望、上、中、下七个等级,满四千户为望县,当时全国共有望县六十八个。唐武宗李炎会昌四年(公元844年),升常州为望,为全国州府十望之一,所辖五个县,其中四个是望县(晋陵、武进、无锡、江阴)。从唐朝末年到五代时期,常州又先后属于吴和南唐。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了皇权,建号宋。这时常州仍属南唐,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发兵伐江南灭南唐,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王钱椒降宋,献两浙渚州,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常州属江南道,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常州属两浙路。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分两浙为东西路,常州属两浙西路。宋熙宁十年,复合两浙为一路。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又分两浙为东、西两路,常州属两浙西路。元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忽必烈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公元1275年,元将伯颜攻陷常州,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升常州为路,属浙江行省,领晋陵、武进、宜兴、无锡四县,并置录事司属常州路。元惠宗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迁晋陵、武进两县治于城内。元朝末年,各地人民不堪压迫,纷纷起义,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张士诚起义苏北,自称诚王,潜号大周,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渡江,占领常州一带,建都苏州,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朱元璋遣徐达、汤和攻取常州,改常州为长春府,属江南行中书省。不久复改为常州府,改晋陵上司为京临,改武进为永定,后又都复为旧名,革录事司,并晋陵入武进。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建都金陵,以江南为直隶中书省,常州府属直隶中书省。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罢中书省,以畿内府州直隶六部,常州为直隶府。明成祖朱棣永乐元年改北平为北京,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迁都北京,诏改京师(应天府)为南京,仍设六部,常州属南直隶。明宪宗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析江阴县马驮沙置靖江县,这时常州统武进、无锡、宜兴、江阴、靖江五县。明神宗万历末年,避光宗朱常洛讳,改为尝州府。清朝时期仍袭明制,常州为府,领五县。清世祖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改南京为江南省,设布政使司,常州隶属江南布政使。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57年)又分左右布政使,常州属右布政使。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司,常州属之。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两江总督查弼纳以苏、松、常三府赋重事繁,为了加紧对人民的剥削,奏请置县升州,多设官吏,故析武进置阳湖、析无锡置金匮、析宜兴置荆溪,因此,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所以常州曾有“八邑名都”之称。民国初期废常州府,并阳湖县入武进县,城仍沿称常州,属江苏省。

    承州郡:亦称平阿县、高邮军、高邮府、高邮州,即今江苏省的高邮市。高邮自汉朝时期起设县,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高邮在秦朝时期属于“九江郡”,筑台置亭,有最早的邮亭建置,古称“秦邮”。到了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始建高邮县。据《扬州府志》、《高邮州志》记载,汉朝时期高邮属广陵国(今江苏扬州),设“平阿县”,因为“汉初名高邮,后改为平阿。成帝封舅王谭为平阿侯,地在州境西。”汉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汉成帝把他的五个舅舅都封了侯,其三舅王谭封为平阿侯,至今邮有平阿湖、平阿溪、平阿村、北阿镇、下阿溪”等地名。东汉时期,高邮属广陵郡,仍设为“平阿县”。三国时期,高邮属扬州,地名仍为平阿县。晋朝时期,高邮属临淮郡,隶徐州。东晋事情,改为三阿县,属南兖州。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刘宋时,高邮属南兖州,属广陵郡,后又改叫神农郡,但改划“竹塘和三归二县”。南齐时期,高邮属南兖州,归广陵郡。北魏时期曾在高邮西部、天长东部置平阿县。南梁时期,高邮属南兖州,归广陵郡。南陈时期,高邮属南兖州,归广陵郡。直到隋朝时期,才重新叫高邮县,隶属扬州,归江都郡。唐朝时期复设高邮县,隶属淮南道,属扬州广陵郡。北宋时期,高邮属淮南东路,下设高邮军,下辖高邮县;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邮军升为承州,下辖高邮、兴化二县,兴化县原隶属泰州,割至承州。南宋时期,高邮仍属淮南东路,隶属扬州府,下设高邮军,领高邮、兴化二县,但在南宋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废军存县,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复为高邮军,仍领高邮、兴化二县。元、明、清三朝地名不变,但元朝时期称高邮府,明、清时期称高邮州。

    承阳郡:即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市历史悠久,根据出土文物考察,五六千年前,人类祖先就使用石器等原始工具,在衡阳这片土地上种植水稻,饲养猪、牛,过着定居的生活。1.衡阳地域古属三苗、杨越,在战国时期为楚国所辖,是楚国的重要城镇。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将原楚国南部分为黔中、长沙两郡,长沙郡包括衡阳地域。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庚子,公元220年)孙吴政权于长沙郡东南设置湘东郡,郡治设在今酃县;并于长沙郡西部设衡阳郡,郡治设在今湘乡,下辖蒸阳(今衡阳县)、重安(今衡南县)、湘南、湘西(今衡山、衡东、南岳区)、湘乡、益阳等县。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以衡阳命名的郡。二郡分立的情况直至隋朝才改,隋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隋文帝灭南朝陈,改郡为州,废湘东、衡阳郡,设衡州,将临蒸改为衡阳县,州城、县城均在今江东岸。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衡阳县。隋朝废衡阳、湘东二郡而立横州。唐朝天宝年间又曾将衡州改称衡阳郡,直至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才复用衡州。宋朝时期衡州又为衡阳郡。元朝时期改为衡州路。明、清两朝则为衡州府。民国初年废府、道而存县。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属湖南第二行政督察区。抗战时期,衡阳曾作为飞虎队的一个重要前进基地,在抗日战争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民国三十一年(壬午,公元1942年)元旦,衡阳市正式建市。民国三十二年(癸未,公元1943年)衡阳市改为省辖市。1949年10月8日衡阳解放,仍是市县并存。1980年成为省辖市。1983年7月,原衡阳地区与衡阳市合并,实行市管县新体制。衡阳市辖衡阳、衡南、衡山、常宁、耒阳、祁东七县(耒阳、常宁为县级市),以及江东、城南、城北、郊区、南岳五个县级区。

    堂号

    千乘堂:以望立堂。

    毗陵堂:以望立堂。即“江苏常州承氏”包括有:听经堂。德掦 堂。杯德堂。

    介福堂 :

    承阳堂:以望立堂。

    延日堂:以望立堂。

    光山堂:以望立堂。

  •  承姓家乘谱牒

    江苏武进毗陵承氏宗谱五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承俊尊纂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德扬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江阴市澄江承氏宗谱一套一十八卷, 民园三六年(公元1947年怀)德堂活字印本一十八册。虽经六十余载,保成完好。

    江苏常州毗陵承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承寿本等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德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武进毗陵承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听经堂木活字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澄江承氏宗谱,(现代)阖族编纂,2007年计算机排印本。

  •  承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承姓在现在的安徽省芜湖境内有大量的分布,那里有承氏的集中分布区.另外,在安徽的中部地区也有大量的承姓分布区.

    承姓在江苏常州也有少量分布。

  • 姓氏 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chéng      
  • 暂无数据

  •  
     
     
     
         
      QQ头像使用方法
    把鼠标放到上面的一个QQ头像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把QQ头像保存到桌面上,然后点击QQ面板的“菜单”→“设置”→“个人设置”,这时就进入QQ的“个人设置”面板,然后在QQ头像右边点“更改”→选择“本地上传”→选择你刚保存的头像→最后点“确定”,这在你就拥有了超个性的QQ头像了,赶快试试吧。
    只有QQ会员或QQ等级在16级以上的用户才可以使用QQ自定义头像!
     
     
  • 承仕荣,承云从,承樾,承淡安
查词啦(chacila.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5 查词啦 chacil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