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邻姓起源
官,原姓上官,源于项襄王少子,子兰为会君,封为上官大夫,盖上官乃楚邑,名为天水,以邑以封为氏,以居为郡,此为天水郡,上官氏开源之始祖。 又记子兰乃楚怀王之子,封为上官大夫,因以为代居天水邦。汉书及路史记载,子阑之子靳尚,靳尚之子许杰任汉武帝及昭帝后官右将军。封为安阳侯,生一子谓安。 安 官拜车骑将军封为桑乐侯,一遗腹子谓期。 期 生一子(因霍光斥籍失其名),旧序载期之孙谓瑶封为章帝司隶校尉。
又记其之七世孙谓资,封为侍恒帝官拜谏议大夫。因谏李之事逐致仕而归,生一子兼。 兼 生一子胜。 胜 为蜀太尉,生二子光、茂(兄弟分为东西二派祖)。 光 (为东派祖)是我官姓始祖,生一子谓严。 茂 (为西派祖) 严 (光之子)晋黄门侍郎,生一子会。 会 符秦辅国将军,生一子莱。 莱 为避慕容秉之乱居洛阳,生一子谟。 谟 生一子回。 回 生一子贤。 贤 汾州太守,生一子谓宏。 宏 隋唐江都官总监,生一子谓仪。 仪 唐追封为楚国公为古谱一世。妻杨氏居天水郡生二子庭芝、庭璋,以此入闽。
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由闽宁化、泉上官卫场,分徒广东江西等地兴展繁衍,距今已五百余年。 上官氏迁至广东后,从第三世开始改为官姓,并重定字辈:法文朝中卿;士日捷必如。洪韶伦常举,正自见昭明。 (官樊2006年5月22日考注于珠海)
郡望
东阳堂:春秋时期,晋辖有东阳、南阳。《水经注·清水注》引马季长语:“晋地自朝歌(今淇县)以北至中山(今定州市)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今济源市轵城村)为南阳”。《读史方舆记要·卷十九·河南四》云:“彰德府(今安阳)春秋为晋东阳地,战国属魏之邺也,后属赵。”又说:“怀庆府(今沁阳市)……春秋时属晋,谓之南阳。晋人自山(太行山)以东谓之东阳,山以南谓之南阳。”《史记·正义》注云:“河内……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河北、故称河北为河内,河南为河外。”现在豫北地区即西汉河内郡,魏郡的邺与内黄、东郡的昌乐和濮阳所辖地区。这里“山川雄险,原隰平旷,据河北之襟喉,为天下之腰膂”。秦相国范睢谓秦王:“驰上党(今长治)以临东阳,则邯郸口中虱也。”故史有“卫弃之而弱,晋有之而霸”,“战国魏得其地雄伟于三晋”的记载。
堂号
官姓的主要堂号有:“东阳堂”,“中山堂”等。
排行第二百七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官姓之具体得姓地不详,但其得姓于北方应无疑问。这支得姓于北方的姓氏后世却昌盛于南方,由于官姓在产生以后一直表现的很沉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宋元,故官姓早期之繁衍情况令人难知其详。另外,有资料讲“官熙,宋时平度州上蔡人,州巨族”,表明宋时在平度州上蔡(今山东平度)一带也聚集着官姓大族。宋元之际,在今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均有官姓人家,而在南方的四川、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份,官姓已经广布,且人口众多。
据台东《官氏族谱》载,官膺本姓关,解良人,黄巢起义后,携祖母避居宁化石壁,改姓官。元至元间,遭祸乱,其第四代孙四兄弟,官耀迁广东大埔,官擢迁福建诏安,官跃迁广东海丰,他们的后裔又陆续迁往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明初,山西官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山陕豫等地之官姓渐有西入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者。而广东、四川、湖南等地之官姓渐有徙居广西、云南之地者。明末清初之湖广填四川,则有两湖之官姓入居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平度一带之官姓则有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历民国而今,官姓在全国散布之地愈广。如今,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官姓约占全国汉族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