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堂:以望立堂。
新平堂:湖南长沙虢氏宗祠堂号。
湖南长沙虢氏至明末清初分为邦、爵、庆、锦、颜、曾、思、唐、隆九大房。除庆、锦二房早年徙湖南常德丹洲外,其余七房于清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共建宗祠。谱则各修,各房在清代均数修支谱,于民国七年纠族共修过族谱,谱名《长沙虢氏族谱》,凡虢氏自明至民国丁口繁衍、迁徒等情况详载备致,共二十二册,计两千四百多页。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续修过族谱,因社会变更未梓,现原稿本散失。
虢国的封国最初在陕西宝鸡一带,但是到了西周厉王时期,由于王室逐渐腐败,加上周边少数民族的威胁,周人的统治中心变得不安全起来,史书称之为“王室多故”。于是,西周晚期出现了东迁的潮流。先是始封地在今陕西华县的郑国东迁到今河南郑州一带,随后虢国也东迁到今三门峡一带,建立了虢人新的大本营。最终,周王室也被迫东迁到今河南洛阳,开始了历史上的东周时期。
考古工作者在三门峡上村岭发现了虢国贵族墓地,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轰动了海内外。现在,在墓地原址建立了著名的虢国博物馆。可以说,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就是郭姓的祖坟,海内外郭姓到上村岭墓地来参观,实际上也是上坟扫墓、祭拜祖灵。
虢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排除郭氏不计,其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在台湾省却名列第八百七十九位,以长沙为郡望。
现在湖南省的长沙市、益阳市南县三仙湖一带,尚存虢氏后裔的一大支族。其迁徙情况是:五代时自山西太原迁江西,明成化年间自赣迁湘之长沙新康都六甲,今属望城县靖港镇大泊湖村。
据家谱文献《长沙虢氏族谱》的记载:“吾族派演天潢,系由二虢勋标王府;三君誉薄遐方。溯博士于春秋,渊源家学;征大夫于晋国,丕丕皇猷。在昔家声,昭垂后裔。迨以郭更虢之后,仍本姓者,仅吾一支,历籍本豫章迁兹,自洪武越十余代,支繁派演……”
长沙虢氏一支为古虢氏仅存的承嗣,系明朝成化年间由江西饶州迁湘地的,姓氏由“郭”复“虢”,至今已历五百多年,丁口繁衍达万,后裔再迁者目前遍及北京、安徽、四川、湖北、广东、台湾等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