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辈排行
全国焦氏统一字辈:“和云麟中祥锡延顺保昌宏福江德润国英继庆常前发廉守礼荣贵积贤方”。
姓下第一字:“宏江润国继常前廉守荣积方”;
姓下第二字:“福德英庆发礼贵贤”。
江西进贤焦氏字辈:“金玉圭呈光前宇后。”
山东章丘焦氏子辈:“式元肇其念,方裕守体传,有余允志广,百世受承延”
山东平阴焦氏字辈:“春廷万京绪广怀名正顺庆乐文学元同化荣伯玉希召义法传”。
山东齐河焦氏字辈:“士言召宗凡,方裕(玉)守(兴)体传(田)”。
山东即墨焦氏字辈:“元希正宗泽延明清毓国同华作善锡庆”。
山东蓼蓝焦氏字辈:“受成希世敬和修平传经延续振起家声”。
山东泰安焦氏字辈:“元历恩德成忠志明星”。
山东济宁焦氏字辈:“继兴开启,儒业宜长”
山东日照、诸城焦氏字辈:“永建安自广淑世继宗祥传忠得庆兆衍正宝维良”。
湖北阳新焦氏字辈:“世步昌隆成、开元家学愈”
湖北通山焦氏字辈:“南元家学裕从国列文章”。
湖北宜昌焦氏字辈:“正德维永世发文学”。
湖北庥城、重庆焦氏字辈:“耳兴应大仁义永芳玉成家国金生九章”。
湖北十堰焦氏字辈:“志大兴隆永远昌盛应天洪发裕厚传家孝敬忠义荣耀光华祖功宗德世代明霞”。
湖北焦氏一支字辈:“攀魁守发祥贤次圆明亮”。
安徽合肥焦氏字辈:“席福其长传家有宝”。
江苏丰县焦氏字辈:“元运文明世泰景祥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河南民权焦氏字辈:“清明家道显仁仪见先天”。
河南睢县焦氏字辈:“祥道太广明善”。
陕西神木焦氏字辈:“炳元士同雄培养史作林”。
四川叙永焦氏字辈:“廷学成云喜”。
江西遂川焦氏字辈:启文学名贤
焦氏一支字辈:“焦必定兴洪家善广吉忠世尚传夏运存开永继祥”。
焦氏一支字辈:“可(继)福玉长清希学”。
焦氏一支字辈:“元运文明世泰景良慎修宗德永保家邦”。
焦氏一支字辈:“中元日恒正维德永世昌”。
湖北省孝昌县、大悟县、武汉市焦氏一支字辈:“元亨利贞 正大光明 祖功永懋 家道长兴 已扬义子 克绍先行 文章华国 缵绪增荣……“ 资料有待补充。[1]
湖南焦氏渊源:
长沙城南焦氏
一世祖琼公,字渭阳,官威平卫指挥,知云贵两省军务兼福建卫指挥,明洪武13年(1380)承旨征调,道经洞庭病故,葬湘阴东城外虎狼冲。至五世祖瑀公生麒、庶,麒公分支湘阴;庶公,字绩熙,行二,明宏治2年(1489)徙居善化城南醴陵坡,葬于此,派衍长沙。明嘉靖38年(1559)创修族谱,清康熙57年(1718)、道光21年(1841)、咸丰10年(1860)续修,光绪27年(1891)再续时,现丁469人。同治元年(1862)建支祠于临都三甲夜乾塘。派语:(自六世起)攸分箕裘福,光明正宏常,生人惟立志,树德务知方,慈孝家庭乐,雍和嗣裔昌,湖湘呈瑞彩,钟毓启贤良。
浏阳焦氏
始迁祖甫公,元末自江西南昌迁浏北天井江。后人分布于龙伏、焦家桥。至清光绪33年(1907),已传22代,丁口1600余人。辛亥时湖南督军焦达峰即属该族。
茶陵焦氏
明永乐4年(1406)自攸县西门迁虎踞。
湘阴中塅焦氏
始祖琼公,字渭阳,籍金陵,授威平卫指挥,知云贵两省军务兼福建卫指挥,明洪武13年(1380)征调道经洞庭,病故,谕葬湘阴,子孙以卫务留宦潭州。至八世俊公,字维贤,明嘉靖9年(1530)始迁湘阴城东门外八甲。后人分布于南乡之中塅、三神乡之丰仓、高明乡之清泉冲、云静乡之三峰窑等地。宗祠在中塅。
华容三封莲花堰焦氏
始迁祖贵公,安徽凤阳人,元至正14年(1354)隐迁华容七都(今三封寺莲花堰)。至六世有兄弟五人,惟次子虎、三子华、四子茂居原地。自贵公起连续八代均系戎马生涯,故称军家。子孙聚居莲花堰,星居各地。字派:(自十一世始)思祚致远大,修德自荣昌,毓秀钟奇俊,永为邦国光。续派:忠孝仁之本,廉明治必长,如斯传百世,绍启允贤良。
资兴焦氏
太始祖瑛公,以江南世胄膺礼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宋元丰6年(1083)自江苏镇江因奉剿来湘之郴县乌岭,四世(一说八世)景忠公于元末徙居兴宁之程水何家寨,再传必政公,徙居高冲坪头岭。十七世培公派下迁居城厢。至1949年,已传31代,族人约3000余人。1914年五修族谱。该族焦起良,明永乐16年进士,子从周,正统4年进士。清道光7年(1827)重建祠堂于高冲。祠联:祖天官孙天官祖孙著两朝闻望,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冠四海英才。
麻阳毛坪焦氏
明洪武年间从江西徙居湖南麻阳楠木桥牛套坎,继迁毛坪(跃坪)居住,子孙散迁长潭、兰村和凤凰、怀化等处。字派:通光倡仕林,圣朝志景文,再异四枝开。世秀大长清,方复辉德庆,加增裕繁荣,又兆强万代,更转永全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