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造句
1、中原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为礼乐之邦,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音乐文物资源。
2、其间有杜甫“枚乘文章老,河间礼乐存”的低吟,也有张继“雅乐未兴人已逝,雄歌依然大风传”的慨叹,而“五言长城”刘长卿则成为河间杰出诗人的代表。
3、他的身后留下了大量的诗书礼乐和3000弟子72贤能,也留下了三从四德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训诫。
4、——无量劫起于末法时代,当道德沦陷,礼乐崩坏,是有大神通者降世,破灭万物,抹杀众生!
5、王翦引秦王来到宗庙之内,两边摆开鼓乐手,高奏礼乐。
6、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7、“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
8、中华文明,五千余年;诗书礼乐,代代相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蛟龙潜渊,神州飞天;中华儿女,任重道远;强盛祖国,一统河山!
9、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末世里,人们抛弃了伦理道德的束缚,整个世界变得残酷的令人发指,而董锋这样的单纯孩子想要活下去太难。
10、员外郎、主事、赞礼郎、司俎官、司祝、司香、司碓、笔帖式、书吏、掌内廷礼乐及考核太监品极。
11、春秋,一个礼乐崩坏诸侯混战的年代。
12、古代中国,在“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的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四夷朝贡关系体系中,四夷来朝是中华礼乐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没有专门的对外事务机构。
13、承尧舜禹汤文武之余绪,集礼乐射御书数之大成,设帐授徒,创立儒宗,开百代之圣教,化万民于春风。
14、世人乃悉上通诗书礼乐余得明阳之吼,文武之道,张弛并举,天下骚然。
15、救难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晚间8时55分于礼乐炼铜厂接触受困者,直到今天凌晨0时30分,顺利将64人全数送下山,所幸没有人员受伤。
16、其《乐制》汇于王朝礼,其《乐舞》汇于祭礼,上下千载,旁搜远绍,昭示前圣礼乐之非迂,而将期古乐之复见于今,熹盖深致意焉。
17、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8、产生于混乱之世的儒学,以其致力于社会伦常秩序的整合和一统局面的追求,归宗于先王之道,认同于宗法礼乐文化,终于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
19、湘儿,你愿意嫁给我吗?山河为证,星月为媒。我愿与你永结连理,白首不离。你看,这烽烟、战鼓,就是我们的红烛礼乐,天地九州,都是我们的喜帐!小曲儿
20、至于阴阳消长之度,礼乐名物之数,井田封建之制,躔次疆理之说,咸求折中,授业者日益多。
21、“江东有一吴儿老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
22、陛下以仁义定天下,行礼乐变海内,博施济众,与天地均同;体道行仁,咸使黎民蒙庇。
23、殿下以命世之资,属当倾危之运,礼乐征伐,翼成中兴,将涤秽荡瑕,拨乱反正。
24、衣冠礼乐颇有可观,只是其人习学诗书,专会咬文嚼字,外虽仁义,内实奸贪,此辈之人决无成仙之理,不必求他;要求,还是释、道二教,常生异人。
25、臣闻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然则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礼乐。
26、钟磬鸣,雅乐奏,六佾舞,祭孔圣……“阿忠阿信孔子节礼乐祭”20日在台湾新竹忠信学校举行,该校独具特色的祭孔三献、尊师开学三礼亦随典而动。
27、因此,春秋战国时期,既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礼乐文明的奥旨得以充分阐扬的时代。
28、作为礼乐之邦的中国,玉器和玉礼器也是其礼乐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9、盖多年战乱如唐之安史之乱,非仅毁一代太平盛世归于艰虞,亦使传统礼乐社会及思想基础扫荡殆尽。
30、不通礼乐心无谋,鬼笔玉研难封侯!
31、中国是礼乐之邦,所以我们的音乐要大大的发展,这是我所希望的。
3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
33、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昔刘向有言:王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化天下。
34、古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今天的学生却鲜有机会接触。
35、他的身后留下了大量的诗书礼乐和3000弟子72贤能,也留下了三从四德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训诫。
36、衰老了,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礼乐仁和的梦想只能托负给未来了。
37、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中国,礼乐崩坏,各诸侯国竞相征伐,正所谓“春秋无义战”。
38、孟子之母,三迁居,为子之学业;孔子之母,礼乐亲学,为子之品行;天下母亲,含辛茹苦,为子之未来;母亲节日,送上祝福,祝:天下母亲健康长寿!
39、【重】修礼乐佐文明,【阳】春歌在换新词,【节】近年年多雨雪,【快】乐亭下万年枝,【乐】聚一堂意融融。
40、他通过制礼作乐,建立起一套以礼乐为核心的完整统治制度。
41、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中,也有两项是体育活动。
42、提倡礼乐复兴,以敬天爱地之心仰接仁、孝、礼三滴甘露,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43、对啊,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44、它全方位、多角度阐述了“成人”的必要条件,从洒扫应对进退,到礼乐射御书数。
45、周初制礼作乐,出于礼治文化的需要,对前代礼乐多所损益。
46、通过分析经学大师郑玄“三礼”释乐内容,不但能揭示郑玄本人的注经特点,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人对周代礼乐文明的承继和认识。
47、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拔山超海之力。
48、行兵之要,务揽英雄之心,严赏罚之科,总文武之道,操刚柔之术,说礼乐而敦诗书,先仁义而后智勇。
49、他们使用的文字,既不是朝鲜半岛的谚文,也不是越南的喃字,而是汉字,且文法和遣词用语也是汉文,其诗之旨趣,也是儒家之礼乐王化。
50、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