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造句
1、学生家长不管砸锅卖铁也拼命送子女上学读书。
2、勤奋读书以明志,惟善知礼以识理,诵读经典以养性,抱诚守真以怀德,言行规范以准绳,律己修身以为人。
3、为人的智慧是:读书、思考、不把自己当人看。
4、唯宁先生既为数十年之多闻友,时相切磋,难吝笔墨;今又读其书,虽老悖驽钝,或尚有愚者一得,乃就读书所得点滴,略择一二,敷衍成文,聊以塞责。
5、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
6、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感到不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8、我说:“你何苦要在男人身上讨好处,我们又不是妓女。”她答:“你没有在男人身上讨过便宜吗?在这方面读过书与没有读书没有分别。”。
9、归有光的祖母拿先人的象笏勉励他勤奋读书,希望将来也能执朝牌为官。
10、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11、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伏尔泰
12、读书全要精勤,懒惰游戏作辍,必无有成之理。
13、在我们懒惰的人看来,都以为省出来的时间,只是为休息休息,那知人家工作之外,还要读书。省出来的时间愈多,就是读书的时间愈多,使工不误读,读不误工,工读打成一片,才是真正人的生活。
14、学医总须多读书,多看各家书籍,自然腹中渊博,胸有准绳。
15、朕喜欢你读书,读书能知礼。菊花有气节,可是朕更喜欢菊花独立秋风,不与百花争艳,耐得住寂寞,才能享得住长远。
16、如今,爷爷年迈力衰,没有能力再供他读书了。
17、一页纸上字句多,两目聚神莫略过,三心二意要不得,四方打扰不去琢,五彩缤纷趣味多,六神有主满心得,百态人生书中说,千言万语别错过,世界读书日,愿你多多读书,快乐多多。
18、读书是件磨人心性儿的事儿,你得把自己掏空了,让作者的思想住到你的心里,把自己置身在她所讲述的故事里,活一遍,才能真正领悟。这话有点矫情,但就是这样。
19、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20、岳飞幼时,家中环境亦不佳,父母亲在努力维持家计之馀,仍非常重视孩子的教养,不仅教岳飞读书识字,也常说些忠孝节义的故事给他听,希望他从中能有所领会,将来也做个忠孝两全的人。
21、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准确的人。
22、完颜永成自幼喜读书,晚年所学益醇,“每暇日引文士相与切磋,接之以礼,未尝见骄色”。
23、由于家里条件差,他没能读上初中,他对知识是如饥似渴,终于义务教育让他完成了读书梦。
24、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伏尔泰
25、龙文瑗是广东军阀龙济光之女,虽然年少时读书不多,但很重视家风气节。
26、母亲因人言可畏,把政夫送去省城读书,渡头送别一场,如墨染山水,离愁尽在不言。
27、为了能让爸爸出人头地,奶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
28、学习不仅是读书、听课、考试那么简单,它还是一种进步的手段,是一种把握人生的能力。
29、多读书,多领会,写起文章来,就会有福至心灵,左右逢源的感觉。
30、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31、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32、李驷是个闭户读书的书生,本就没有什么寡人之疾,唐美人尚且是第一次听丁建儒说,这个宋美人自然也是没听说过的。
33、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受骗,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34、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35、读文章还要从用词、句式、修辞等方面去体会语言,才能心满意足,尝到读书之乐。
36、暑假来临,让重复的读书变成重复的快乐,笑容不怕重复;让课堂的啰嗦变成幸福的时刻,幸福不怕啰嗦;祝你假期心情美丽,轻轻松松没压力!
37、五代重武轻文,蔑称读书人为“毛锥子”,至宋朝建立,为数不多的大儒,也都隐居在山林偏僻之地。
38、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39、为了推动读书,将读书娱乐化,此举只会让学生误入歧途,逐末舍本。
40、代人作代,农人掘锄,本是平平常常的,若照相之际,代人偏要装做粗人,玩什么”荷锄带笠图“;农夫则在柳下捧一本书,装作”深柳读书图“之类,就要令人肉麻。
41、故事说的是东晋人车胤家境贫苦,晚上想读书,又点不起油灯,就把萤火虫抓起来,装在布袋子里,用以照明,坚持彻夜苦读。
42、中新网1月4日电据开平市外侨局消息,近日,港胞梁玲女、戚荣演夫妇积极捐资13000港元到广东省开平市侨界仁爱帮扶基金,用于资助马冈镇7名贫困学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