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道造句

更新时间:

1、饿殍载道的灾后景象是不会再出现了。

载道

2、昨日由启明之至长庚,苦思苦想,决定好好弄出个载道的文章以滋益后学。

3、关于文学艺术的功能,中国传统美学有一个“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模式。

4、只见一高有一尺五寸,面如满月龙眉凤目三佾长髻垂胸,头载道冠身穿似丝非丝,似布非布,亮片闪烁的罗衣森严老者,脚踏一巨龟,后踏一狰狞巨蛇。

5、时景公喜好奢华,治缮宫室,聚养犬马,炊金馔玉,厚重赋刑,而齐国哀鸿遍野,百姓饿殍载道,国人愤恨,怨声载道

6、如此重困民力,真犹如以犬食人,市人苦于虐政,怨谤载道,恨幕府入骨,直呼徳川纲吉以“犬公方”。

7、冯载道看了看,果然很不错,词韵切合,词锋优美,颇具大家风采。

8、公室仓廪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烂,生了虫子,人民却生活无着,饿殍载道,劳役不止,抗争的人民被镇压,遭到砍脚的人不知多少,出现了“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9、“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10、另两子天师都不甚喜欢,张八斤贪吃嗜睡,武团长憨直粗钝,两人身上都缺少灵性,难成“载道之器”。

11、铁凝在寻找一条“文以载道”精神与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结合之路。

12、底层为现实载道呕心沥血倾情打造的都市小说!17K小说网第一时间提供底层最新章节以及底层全文阅读。

13、非洲一些国家天灾人祸时有发生,故仍有饿殍载道的现象。

14、李烈钧闻讯后亲自带领两艘兵舰和一营步兵赶赴安庆处理违规军士,迅速安定人心,“一时颂声载道”,各界推举李烈钧担任安徽都督。

15、中国从来都有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的传统。

16、中国的眼光,世界的目光;中国的力量,世界的重量;中国的声音,世界的交响;中国的奇迹,世界的辉煌。风雨载道,奋起东方,升腾中华的梦想。

17、文学阐释学则反对“文以载道”、主张“吟咏性情”的俗文学,即在诗话词话曲话和小说评点中表现出来的审美理论。

18、《尚书》定位是“诗言志”,而孔子则断言“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观群怨”,载道、济世、传家。

19、“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20、同年,弘一法师还在王锦机所著的《菜园文稿》扉页上手书代序诗:《题王居士菜园文稿》,诗曰“文以载道,岂唯辞华。

21、以养心为主,心动神疲,心定神闲,疲则道隐,闲则道生,胸次浩浩,乃可载道

22、风雨载道不等闲,日夜兼程九十年。大地今秋硕果茂,如火如荼新纪元。民族和谐乐融融,党的光辉永留传。龙腾虎跃新世纪,共贺建党九十年!

23、“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24、文以载道,教师之道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时刻牢记这一教训,要认真备课,精心上课,耐心面对每一位学生。

25、同年,弘一法师还在王锦机所著的《菜园文稿》扉页上手书代序诗:《题王居士菜园文稿》,诗曰“文以载道,岂唯辞华。

26、文以载道,言贵独到,词必己出,文从字顺。韩愈

27、文字禅所强调的“文以载道”,即是谓此。

28、李世民沿途所见,残垣断壁,饿殍载道,真叫人触目惊心。

29、在我的诗歌面前,一切旧有的诗歌观念全然崩塌,一切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宣传功用的、歌以咏志的、载道的……包括一切带有外在的想法的,都已经失效。

30、怎么办?现在军阀、官僚横行,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弄得人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饿殍载道,到处找不着生路,真是民不聊生啊!

31、拆除“权贵势要”强占惠民河沿岸所建楼台亭榭,使纵情游乐的“贵戚宦官”闻之皆惮,百姓颂声载道

32、一时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背夫弃子,失父离妻,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

33、关于文学艺术的功能,中国传统美学有一个“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模式。

34、李烈钧闻讯后亲自带领两艘兵舰和一营步兵赶赴安庆处理违规军士,迅速安定人心,“一时颂声载道”,各界推举李烈钧担任安徽都督。

35、这样一来,董奉更是遐迩闻名,颂声载道

36、时见林泉飞白石;还思柳絮散清芬。注:晋书载道韫晚年寡居会稽,为前来请教学子传道授业,“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谢道韫

37、17K小说网提供载道最新章节在线阅读,每天更新载道最新章节以及自动生成载道txt全集下载地址。

38、如此重困民力,真犹如以犬食人,市人苦于虐政,怨谤载道,恨幕府入骨,直呼徳川纲吉以“犬公方”。

39、“文以载道”思想是儒家功用诗学的核心,而美刺说则是其重要内容。

40、这反映出,在岳飞被诬系狱之前,岳飞和岳家军的声威,在岳家军所管辖的军区之内,是已经可以说是脍炙人口、颂声载道了。

41、1878年,18岁的孙禄堂跟随郭云深在西陵习艺,时年河北大旱,饿殍载道

上一篇: 粘合剂造句 下一篇: 咻咻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