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造句
1、古方不可不言,不可信之太过,亦不能全信。须对症细参,斟酌尽善。
2、事情比较复杂,怎么处理,还得斟酌一下。
3、今操恶直丑正,实繁有徒,包藏祸心,篡盗已显;既宗室微弱,帝族无位,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为大司马、汉中王。
4、现今普遍的认知,均把1895年乙未抗日视为台湾史上最大的战争,似乎有再斟酌的必要。
5、他站在书案前,稍稍斟酌了一下,便行云流水般地奋笔疾书起来,给随同皇上扈驾热河避暑山庄的巴忠写密信。
6、在这个贫困的农村家庭,母亲省衣节食,每花掉一分钱,都要细细地斟酌半天。
7、皇甫嵩高坐堂上,此刻已面有怒色,但仍未发一言,似乎在斟酌周琛的言语,听见阎忠的话,仿佛豁然大悟。
8、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年月日所值日辰枝干,相生相克相王斟酌,推人寿夭,贵贱,百不失一二。
9、一壶漂泊难斟酌,沙漠风沙倦了驼铃的焦灼,曾经和亲的路上,红妆伴黄沙,大漠的风沙掩埋了多少姑娘最动人的青春年少。
10、我时而希望,时而沮丧,时而狂乱,时而斟酌。
11、斗斟酌元气,运乎四时;尚书出纳王命,敷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若不平心,灾眚必至,诚宜审择其人,以辅圣政。
12、我们遇事时要头脑清醒,斟酌损益权衡轻重。
13、所领卫兵以充国兵数斟酌损益,率五百里一将,布列缘边之地,远近相望,首尾相应,耕作以时,训练有法,遇敌则战。
14、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於敝;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则日趋於善。
15、其实人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我们去斟酌和剖析。无论是投资还是救人,应该出手的时刻就要毫不犹豫的出手。
16、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朱光潜
17、我对这个问题有些话要说,虽是一孔之见,但请大家多加斟酌。
18、其实,我和姑姑,我们每次惹祸前都是要再三斟酌的。姑姑新近因为有了姑父撑腰,比较放得开了,但我,我还是要再三斟酌的。
19、一字一字斟酌这条短信,想给你这个深秋一束灿烂的阳光,温暖你;想送你这个时节一道温和的秋风,关怀你;最后,送上我真挚的祝福:寒露,要健康快乐!
20、落雪轻轻淹没脚印街灯照亮你的背影,玻璃窗上凝结水汽光阴长逝模糊不清,时光缓缓雕刻姓名斟酌撇捺从此铭记,穿石水滴日夜以继彼此相逢无声无息。乘物游心
21、与其病重无奈何,孰若时时自斟酌。
22、它还有更深一层的露义,我们来这样斟酌一下,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或者多或者少都是一个鸡蛋。
23、有信心是好事,不要变成傲气,有胆识是美事,不要变成逞能,有斟酌是好事,不要变成纠结,有担心是好事,不要变成羁绊,有伤感是好事,不要变成颓废,昂起心中梦想,勇敢向前闯,人。
24、作文时,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斟酌。
25、不过有教育界人士指出,艺术之路曲折艰难,需要有一定的天赋,还要长期苦练,有志于此之士要认真斟酌,以免贻误终身。
26、也许你应当听你代理人的看法,再花店时光斟酌一下你的回答。
27、大本营还在斟酌谋划的时候,因为恰克图的突发事件,驻守库伦附近的西部军团,已经按照防守预案,当即派出一个步兵团的力量紧急增援买卖城。
28、忙里要斟酌,耽迟不耽错。民谚
29、这当儿,忝陪末座的李万年在一旁陪着小心插言道:“我倒有个计策,说出来请二位斟酌是否可行。
30、每当拿起一本好书,细细斟酌,就沉没在文学的海洋无法自拔。
31、日本海军军令部几经斟酌,决定调经验丰富的老牌间谍宗方小太郎到烟台,严密监视北洋舰队的行踪,以作为日本舰队争取海上主动权的第一步。
32、不过看到现在的情形,显然不能够再刺激布兰娜了,朋克打扮的少女一定有着一颗躁动的心,叶秋可不想引火烧身,斟酌着想要将这个事件搪塞过去。
33、构思了很多心语,酝酿了诸多祝愿,斟酌了众多问候,才发现还是代替不了那句最平实的话:平安,健康,幸福,祝您和您的家人端午节快乐!
34、即使能承担,也要反复斟酌,判决下来的赔偿是否够垫出去的成本,千万别‘倒贴’。
35、审理扁案上诉的“高院”法官,或者审理追加起诉部分的地院法官,应当要特别留意扁家各人的犯后态度,例如到底有没有悔悟之意,在量刑时仔细斟酌。
36、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37、在你敞开心扉之前,斟酌一下对方可能的反应。
38、斟酌古今来活国,算忠言、谠论知多少。
39、完成这些基础工作,他再逐句逐字斟酌推敲,“我想让这份文书逻辑严谨、文字简练、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审阅起来并不觉得乏味。
40、炯明到汕,措施未定,心力交瘁,务请设法筹措,斟酌拨用,报命之日,当不在远。
41、过爱情河,心中多婆娑。翻越爱情山座座,奔赴爱的暖窝。面对百态生活,爱情来斟酌。幸福情侣多快乐,愿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情人节快乐!
42、不得不稍加斟酌,减金不减情成为众多过节情侣的一致心愿。
43、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