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造句
1、人格为为人之基,勤奋为成功之诀,俭朴为立身之本,而吾校风皆具此而吾同学皆行所无事以自淑其身,此吾侪所当自省而保存发扬光大者也。
2、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借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贝多芬
3、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4、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更不消说了。一个人若是在教育上不感觉有趣味,我劝他立刻改行。
5、特立独行:特,独特;立,立身;独,独自;行,行为。也泛指特殊的,与众不同的。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6、李坏身体向前疾趋,龙行虎步,向唐小水立身之处赶去。
7、女作家孙敏瑛说,作品是立身之本,今年以来,创作氛围很好,作为写作者,应努力一心一意创作出好作品,让作品走出浙江、走向全国。
8、李文秀不知道,学会随机应变,因人而异,看风使舵,是机关的立身之本、生存之道。
9、对一个有志者来说,信念是立身的法宝和希望的长河。
10、文明是人生立身之本质,有了文明就有了前进方向;仁爱是人心向善之根基,有了仁爱就有了奉献精神;诚信是事业兴旺之动力,有了诚信就有了奋斗目标。
11、武德以尊师重道、重义守信、立身正直、谦和仁爱为基本内容。
12、吾自谓立身无惭古烈,但以禄命有限,无容希世取进。
13、“信用是立身之本,助学贷款是凭信用申请的贷款,大学生更应增强法制观念,充分认识到违信背约的危害,做诚实守信的模范。
14、圣人的典籍,是用来讲教化的,只要熟悉经文,粗通传注大义,常使自己的言行得当,也足以立身做人就行了。颜之推
15、鲍叔牙青年立身报国,先正齐国,扶助小白为齐桓公;后以齐霸,领导齐国尊周而为东周首霸,一匡天下。
16、‘懒惰’二字,立身之贼也。千德万业,日怠废而无成,千罪万恶日横恣而无制,皆此二字为之。
17、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施耐庵
18、值得尊敬的,不是身在哪种阵营,让人坦然立身、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保持平和的,也不是任何一种立场或者方向,而是这种踏实、耿直、敦厚,以及对人世的一份相信。韩松落
19、诚信,作为我们的立身之本,就像一棵大树的幼芽,直根于每个家庭,生长于每个人的心中。
20、如果承平盛世真的到来,自己又将何以立身呢?杨宗保倒是没有像其他穿越者那样,一重生就对制度颇多抱怨。
21、勤善是立身之本,勤勉是立业之本,勤俭是立家之本,勤廉是立德之本。
22、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论富贵?
23、自立,是立身之本;忠诚、廉洁、勤奋,是做人之道。
24、达尔文抱剑而来,很难得的不言一发,立身在鹅毛大雪中。
25、处事要公,立身正则刚,行正则威。
26、教师上好课,是立身之本。
27、诚实于心,踏实于志,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28、吾国向重信义,近来人心不古,习为诪张,立身且难,何况立国。
29、立冬到了,愿你好运环绕,生活幸福立竿见影。愿你大展宏图,事业成就立身扬名。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30、他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
31、信念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32、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33、诚信立身,廉洁自律,正派做人。
34、小人自上山之后,就想将家中时刻受到威胁的妻子接上山来,但见王伦心术不定,恐怕自己难以在这里长久立身。
35、立身苦被浮名累,涉世无如本色难。民谚
36、而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不言明的潜规则,每个人在这个潜规则里都显得无所适从,随着时间的推移,初衷失去了狂热,理志失去了方向,倒回来而不得不佩服祖宗留下来的中庸之道是明哲立身之本。
37、动之以情,待之以礼,立身以德,施众以义。为人以诚,律己以严,处事以恒,助人以爱。做人须懂得:心易服于德,而难服于力!
38、今陛下立身扬名,富有天下,华夷安泰,此实大孝,岂同进饘粥侍左右之孝也。
39、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40、立身唯直,处世唯诚,从业唯勤,为政唯廉,待人唯信。
4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朱熹
42、那些立身扬名出类拔萃的,他们凭藉的力量是德行,而这也正是我的力量。
43、可见,浩然正气是领导干部立身处事之本,缺少则常会迷踪失路,步入歧途。
44、处事要公,立身要廉,待人要诚,工作要勤。
45、而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不言明的潜规则,每个人在这个潜规则里都显得无所适从,随着时间的推移,初衷失去了狂热,理志失去了方向,倒回来而不得不佩服祖宗留下来的中庸之道是明哲立身之本。
46、相传很久以前,陵水黎族有两位仙女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
47、处事立身须有一腔正气,秉公尽职应无半点私心。
48、父之于子,兄之于弟,若但知馈遗恒产,而不诲以立身之方、谋生之技,其子弟不放情佚欲、丧产败家者几希。
49、诚实于心,踏实于志,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50、凡晋人之立身行己,接物应务,诠衡人物,进退道术者,其精神态度,亦胥视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