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三哈女,大资时代下对知性女人的一种可敬的称呼,凝炼的表述即:“哈根达斯”、“哈贝马斯”与“哈利波特”的拥趸者。
详细解释
特征
1、“三哈”女人应该是有那么一点喜欢“哈根达斯”的奢华想像,有那么一点德国人的理性与智慧,还有那么一点,或者说很有些“哈利波特”中所具有的成年人已经消失的想像力。
2、“三哈”女人是一种mixture(混和体),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奇妙统一,在追求思想深度的同时,她们不会放弃娱乐、享受与创造。
3、“三哈”女人坐在“哈根达斯”的角落里,细细地品读“哈贝马斯”的逻辑力量,兜中揣着夜场的“哈里波特”电影票,随时准备赶赴一场关乎想像力的视觉盛宴。
理念
《哈里波特》被译成了27种语言,风行130多个国家,仅成人版本就卖出了3万册。
正如它的作者罗琳在第一本书出版前所说:“我并不真的希望它成为一本孩子的书。我是为自己而写,写我觉得有趣和喜欢的事。”成人世界需要童话,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想像力缺乏的时代。
“三哈”女人,喜欢哈里波特,但她们只会做“哈迷”,而不会作“哈奴”,她们不会深更半夜排着长队等着新书来临,也未必非要看到首映才算精彩。她们的理念是:只求经历,不求拥有。
影响
开启“大资”时代
由“三哈”女人开启的“大资”(对比小资)时代,不仅仅需要理性精神的支持(哈贝马斯),还需要想像力来充实(哈利波特),当然少不了甜蜜的奢华来滋润(哈根达斯),除此还需要一点儿神秘力量,比如印度的瑜珈与密宗。
此外,还往往需要一点儿冒险愿望与游戏精神。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城市,独自探索其中的美与诱惑。“三哈”女人往往都带有这样的一股新奇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