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yǐ][《廣韻》於筆切,入質,影。](1)物屈曲生长貌。(2)碾压;压抑。(3)鱼腮骨。《礼记·内则》:“狼去腸……魚去乙。”郑玄注:“乙,魚體中害人者名也。今東海容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不可出。”一说鱼肠。(4)虎两胁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5)天干的第二位。(6)第二;次一等。(7)用以代称並列的第二人。(8)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表示阅读中止处。(9)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标志着重处。(10)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标志章节段落处。(11)旧时在书上画“乙”字形符号,打钩。用以计数。(12)校勘术语。表示勾转倒误。(13)校勘术语。表示删削。(14)校勘术语。指增补。(15)校勘术语。后泛指校勘。(16)我国古代乐谱用来记写七音的七种记音符号之一。历代各地所用记音之字互有出入,常见者依次为“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字。(17)燕子。(18)姓。北魏有乙瓌。见《魏书·乙瓌传》。
[广 韵]:於筆切,入5質,yi,臻開三入眞B影[平水韵]:入声四质[唐 音]:qyit[国 语]:yǐ[粤 语]:jyut3jyut6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