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反腐白皮书 - 简介
反腐白皮书全称“《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反腐败的坚定立场以及所作的不懈努力,昭示其坚决惩治腐败,有效预防腐败,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的决心。
反腐白皮书 - 内容
白皮书共分“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防治腐败”、“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八个部分,共约一万六千字。
白皮书称,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中国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逐步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
白皮书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坚持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预防和治理腐败。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努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反腐败和廉政建设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并指出,中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重视发挥法律法规制度的规范和保障作用,不断推进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制化、规范化。以中国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中国共产党党内制度规定,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方面,白皮书说,中国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目前,已形成了由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内部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系。各监督主体既相对独立,又密切配合,形成了整体合力。
白皮书特别指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中国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加强监督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完善举报网站法规制度建设,健全举报网站受理机制及线索运用和反馈制度,为公民利用网络行使监督权利提供便捷畅通的渠道。与此同时,加强舆论监督的管理、引导和规范,维护舆论监督的正常秩序,使舆论监督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依法依纪查处腐败案件,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中国针对不同时期腐败现象发生的特点,确定查办案件的重点。白皮书里提供了一系列惩治腐败的数据:2003年至2009年,各级人民检察院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24万多件,2009年,对3194名行贿人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自2005年集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以来至2009年,全国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69200多件,涉案金额165.9亿元;2009年,共对70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
在国际合作反腐方面,白皮书指出,中国重视反腐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张在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尊重差异、注重实效的原则下,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和有关国际组织加强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打击腐败行为。
白皮书指出,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方面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有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违法违纪行为趋于隐蔽化、智能化、复杂化。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繁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将以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白皮书最后指出,为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意愿,符合反腐败和廉政建设规律。白皮书坚信,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备,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不断进步,中国完全能够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程度。
反腐白皮书 - 反腐民众满意度
白皮书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和廉政建设成效的满意度平稳上升,从51.9%提高到70.6%;公众认为消极腐败现象得到不同程度遏制的比例,从68.1%上升到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