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建围墙、安街门,封闭不常用的路口,人员和车辆持证出入……2010年4月,北京市大兴区率先试点村庄社区化封闭管理,这一举措因被外界称为“封村”,一时成为争议焦点。继大兴部分村庄实行社区化管理后,其他区县也将分批推进此项工作。
封村-简介
按照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警方联合政府部门为这些村落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并封闭一些不常用的路口。
封村-北京大兴
封村
大兴区西红门镇大生庄村是北京市第一个实行社区化管理的自然村,与城里的小区一样,村口设有门禁系统,人员、车辆进入须出示证件。大兴公安分局负责人介绍,大生庄村是大兴区人口倒挂现象较为严重的村之一,有流动人口2400多人,与常住人口比例为7比1,治安问题比较突出。实行社区化管理以来,通过“建围墙、安街门、把路口、设岗亭、人车持证出入”等措施,全村连续3年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目前,大兴金星地区16个村庄全部实行社区化管理,社区民警、村庄专职巡防队员、流动人口管理员共计414人已全部到岗工作。
北京警方2010年7月25日在大兴区老三余村召开现场会,试点推行城乡接合部的流动人口“倒挂”村的封闭管理模式。按照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警方联合政府部门为这些村落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并封闭一些不常用的路口。
大兴“封闭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围墙、安街门、设岗亭”,对村内所有人、车实行持证出入。原为开放的自然村,改为封闭的社区管理模式。同时,村里建立综合治理中心,按常住人口的2.5‰、流动人口5‰,配备巡防队和流动人口管理员两支队伍。此外,村内统一安装监控摄像头,镇、村两级建立监控平台。
“封村”一出,反响强烈。媒体、学者多质疑此举的合法性,及其对外来人口的歧视意味。3天后,北京市公安局、大兴公安分局通过媒体解释,早在2006年,大兴区的大生庄村就已自发“封村”,治安效果良好,至今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此次“封闭管理”,是对该经验的推广。
封村-管理思路(部分)
●趋同管理 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对待、同等服务,切实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改建先行 通过“筑围墙、安街门、把路口、设岗亭、人车凭证出入”等措施,对自然村落,实行相对独立的社区化管理。房屋出租户一律统一挂牌招租。
●整合建站
将社区警务站、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巡防工作站、民调室整合,建立融合“三站一室”功能的村综治中心,由社区民警与村干部共同开展工作,前移打防关口。
●加强巡防 在村庄内配齐、配强巡防队和流动人口管理员队伍两支村庄专职防范力量,发挥群防作用。
●科技安保 根据村庄内街巷数量分布等情况,确定监控探头数量和点位,进行统一安装,建立镇、村两级监控平台,全天专人值守。
封村-其他区县
继大兴部分村庄实行社区化管理后,昌平也将分三批在100个村推进此项工作。昌平区政府2010年7月消息,首批44个村庄社区化管理工作将于8月1日启动。
顺义区综治办表示,该区正在对辖区内村庄进行社区化管理试点,改革的内容主要是为村民提供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公共服务,改善居住环境,并非是对村庄进行封闭式管理。如果试点赢得居民认可,计划在全区推广。
2010年8月,北京市召开“全市村庄社区化管理工作推进会”。根据部署,年内,城乡接合部地区实行社区化管理的村庄要力争达到50%以上;明年,所有城乡接合部地区村庄及有条件的农村地区都实现社区化管理。
封村-观点
对大兴区推行的村庄社区化管理工作,公安部部长孟建柱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许多新难题。村庄社区化管理新模式对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是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希望大兴区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说,大兴区推行的村庄社区化管理模式,是北京在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进行的积极有效探索。这一模式取得了四大成效:一是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了村庄管理水平;二是采取多种措施,大大降低了发案率,提高了社会治安水平;三是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四是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大兴区探索的村庄社区化管理经验,今后要在全市大力推广。
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表示,村庄社区化管理在目前的情形之下,是无奈之举。对于天通苑、回龙观等地的大型社区而言,这种管理模式确实会促进治安的好转。
党国英认为,人口的流动,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现象,仅靠封闭式管理解决不了问题。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治理好违章建筑,而不是控制流动人口。一旦违章建筑得以遏制,治安事件自然得到控制。
同时,党国英认为,社区化管理也不是圈围墙的封闭式管理,而是要提供更加完善的管理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