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忧儿园,是幼儿园的谐音,在当下的中国,“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也引起中央高度关注。
详细解释
现象
继“房奴”之后,不少年轻的家长又多了一个称谓:“孩奴”。一段时间来,“入园难、入园贵”就已成热点问题,众多极端新闻屡屡刺激公众神经。
在北京,有家长排队9天8夜争抢幼儿园入园名额,还有96岁老人为重孙女排队报名,队伍中能见到帐篷、行军床等守夜用具;在南京,知名幼儿园招80人收到800张关系条……
有家长甚至感慨:幼儿园都成“忧儿园”了。
成因
入园难、入园贵“忧儿园”的问题,是人口出生上升、幼儿园数量却在减少等多重矛盾交织形成的:
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曾出现入托难问题,80年代又出现入托难,加上本次入托难,显现了中国人口出生每隔约25年会有一次增长高峰的规律,但学前教育规划方面忽略了这一规律。
二、匆忙社会化、市场化,导致幼儿园锐减。1989年前,学前教育主要由财政投入为主。进入90年代,随着国企改制及“以公办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为主体”等政策推动,企业园、街道园等纷纷改制成民办园,大批幼儿园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关闭、消失。数据显示,1992年—2002年,中国内地幼儿园锐减了35.3%。
三、在市场化改革时,财政向少数公办园倾斜,总量达七成以上的非公办园基本得不到支持,托幼的公益性渐行渐远,教育不公向学前教育延伸,导致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
影响
学前教育的市场化只是中国教育市场化的一个缩影,在教育整体市场化背景下,学前教育也难独善其身。只是,近十几年来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浮躁、急功近利、教育不公等弊病导致“上学难”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已受到各界关注;而学前教育问题多年来几乎处于“被遗忘”境地,实在让人情何以堪。
此外,由于正规的私立幼儿园收费高、公立幼儿园又太少,“山寨幼儿园”于是顺势而出。据了解,眼下这类“山寨”幼儿园数量不少。它们大部分租居民房,其办学场地小,安全、卫生、监管都存在一定隐患。但因为收费低,仍成为许多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农民工的首选。
国家措施
2010年上半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首次把学前教育摆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市场化调整为“政府主导”。
进入7月,中共高层解决“入园难”的步伐骤然提速:7月13日至14日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公办民办并举,解决‘入园难’问题”;随后,国务委员刘延东考察了3省市的城区和远郊农村公办、民办等不同类别的幼儿园。
3省市极具代表性,既有“入园难”问题最典型的北京,也有东部发达省份浙江,还有西部欠发达省份贵州,3省市基本涵盖了中国各种社会形态,其学前教育问题基本能代表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