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战斧巡航导弹

基本解释

  战斧巡航导弹 - 概述

  美国“战斧”巡航导弹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全天候、亚音速、多用途巡航导弹,1972年开始研制,1983年装备部队。“战斧”巡航导弹主要有3个型号:陆上发射巡航导弹(GLCM);空中发射巡航导弹(ALCM);海上发射巡航导弹BGM-109。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战斧”巡航导弹,它的外型尺寸、重量、助推器、发射平台都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是弹头、发动机和制导系统。“战斧”巡航导弹身长6.17米,直径52.7公分,水平翼长2.62米,发射时重量(包括250公斤的推进器)为1452公斤。因发射的母体不同,发射方式也有所区别,舰艇上用的是箱式发射器,或垂直发射器。在潜艇上既可用鱼雷发射管发射,也可用垂直发射器发射。导弹在航行中,采用惯性制导加地形匹配或卫星全球定位修正制导,射程在450-2500公里,飞行时速约800公里。据称,其命中精度可达到在2000公里以内误差不超过10米的程度。

  

  生产次型

  战斧巡航导弹在设计上以模组化的设计,经由替换弹头与导引系统之后,能够利用同样的弹体设计,满足不同任务需求。虽然战斧在设计上可以由多种载具发射,不过空射型美国空军并未接受,陆射型在部署到欧洲地区之后引发很大的抗议以及国际压力。在与苏联达成核子武器谈判之后撤除。目前使用中的只有从水面舰艇和潜艇发射这两类。

  BGM-109A

  第一种部署的战斧巡航导弹,也是战斧巡航导弹系列当中第一种携带核子弹头的次型。正式的名称是核子陆上攻击型战斧(Nuclear Land-Attack Tomahoawk),简称TLAM-N(Tomahawk Land Attack Missile - Nuclear)。 最早的战斧Block I中,BGM-109A搭载二十万吨级黄色炸药威力的W-80核子弹头,导引系统为惯性导航暨地形比对系统(TERCOM);而BGM-109B型则拥有454kg(1000磅)的传统高爆弹头,整合了部分鱼叉反舰导弹的组件,导引方式为中途惯性导航暨终端主动雷达,此外还拥有辐射归向模式,追寻目标的雷达所发出的电磁波而去。这两种最早的战斧被称为BGM-109 Block 1,精确度较差,其中BGM-109A的圆周误差公算(CEP)达80m,BGM-109B则为30~185m。BGM-109A乃至于往后的陆攻型战斧在发射之前必须拟定详细的任务计划,先由卫星摄得目标附近方圆数千公里的地形/地理影像资料,然后规划战斧导弹的路径(由于其巡航速度只有0.7马赫,很容易被防空炮击落,因此必须低空贴地飞行,利用地形躲避雷达,并且设定曲折迂回的航道),编辑成任务计划然后输入战斧导弹的影像比对系统中。在海面上飞行时,战斧导弹以惯性导航系统维持航向。进入陆地后,战斧导弹的地形轮廓比对系统会判断飞行路径的地形轮廓是否与数据库中卫星影像符合,然后逐渐修正航道,朝目标前进。不过如果飞行路径中的地形过于平坦或山脉过多,会使得地形比对系统无法有效运作。

  BGM-109B

  第二批战斧导弹(Block II)是BGM-109C/D陆攻型战斧(TLAM-C/D),换装传统高爆弹头,并引进数位影像区域比对(DSMAC)技术,大幅提高精确度,CEP降至10m左右。TLAM是第一种真正好用的战斧导弹,由于配备的并非核武,故能在一般的情况下使用,并凭借其极佳的精确度达成极高的效益。BGM-109C与D型的主要不同在于弹头,C型配备454kg高爆弹头,而D型则拥有内含166枚BLU-97/B次弹械的高爆集束弹头。

  BGM-109C

  第三批战斧导弹(Block III)主要是针对Block II的技术进行改良,加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Time-of-arrival软件控制、改良型导航电脑、程式化延迟引信。Time-of-arrival软件使多枚战斧导弹能由不同方向攻击同一目标。战斧Block III的弹头由Block II的454kg降至320kg,但由于弹壳较坚硬,穿甲能力反而是后者的两倍。此外,战斧Block III也改良发动机并增加燃油使用效率,以提升射程。

  BGM-109D

  第四批战斧导弹是经过战斧基础改良计划(Tomahawk Basic Improvement Plane,TBIP)的战斧Block IV,换装具反干扰能力的GPS接收器,并加装双波段卫星UHF资料链,能在飞行中途更改攻击目标。目前战斧导弹家族的最新成员是战术型战斧(Tactical Tomahawk,TACTOM),又称为战斧Block IV+。战术型战斧导弹的整个结构与系统配置都重新设计,以简化结构与生产程序、增加燃料储存空间以及降低制造成本。战术型战斧的主要结构改进包括燃料箱构造简化、电子系统集中安装、简化固态火箭加力器,此外减少特殊加工部件并减少35%的零件,大幅简化生产流程。

  战术型战斧相当重视降低成本,单价预定为57.5万美元,约为以往战斧(单价140万美元左右)的1/3,此外单枚组装工时也由原先610小时降为193小时。战术型战斧的射程延长至2800km,能在目标区上空盘旋约2小时(460km)。虽然战术型战斧的成本降低不少,但是性能不减反增,并使用最新的民间商用电子科技。战术型战斧的最大革新,就是使用弹性较以往大幅增加。先前的所有陆攻型战斧导弹在发射前拟定任务计划、将地形与影像等资料输入导弹等程序相当麻烦且耗时(约需80小时),此外在Block IV之前的陆攻型战斧都无法在中途更改目标。这些限制使得早期的陆攻型战斧导弹只能攻击一个预先设定好的目标,无法运用于快速反应打击任务中。

  战术型战斧的导引系统可预先输入15个不同目标,在导弹升空后可视情况选择默认目标之一加以攻击,指挥单位也能利用资料链引导战术型战斧攻击一个不在默认之内的新目标,大幅增加了使用弹性。

  为了防止敌方对GPS讯号进行干扰,战术型战斧的GPS拥有反干扰能力。此外,战术型战斧增设一具电视摄影机,在目标区飞行时可将目标区的影像以资料链传至指挥单位作为前一波攻击战果评估,如有需要可对其再度发动攻击,或者引导导弹攻击新的目标;如此,战术型战斧仿佛是巡航导弹与侦察用UAV的结合。为了增加战斧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美国海军将配合战术型战斧导弹引进新的舰上计划系统(Afloat Planning System,APS),使得装载战斧导弹的水面舰艇或潜舰能自行拟定任务计划,而且与原先相较最多可减少90小时的任务计划时间。

  战术型战斧导弹于2003年起量产,在2004年进入美国海军服役。雷神公司还将在2005年推出战术型战斧的混凝土贯穿型(TTPV),配备最新发展的混凝土贯穿弹头。

  技术优势

  “战斧”巡航导弹是一种典型的高技术兵器。它能够远程飞行1000多公里,命中精度却能保证在几米之内,主要是靠先进的复合制导系统。

  在“战斧”巡航导弹大家族中,最先进的是BlockⅢ型(意为第三批改进型)。它主要是在BGM-109C/D型基础上加装GPS接收机,构成“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GPS制导+数字式景像相关匹配制导”的连续全程复合制导,大大地提高了命中精度,进一步降低了作战使用的技术保障难度。

  自我纠偏“战斧”巡航导弹的基本导航系统是惯性制导,即通过弹载惯性测量装置测定导弹的飞行数据,再与制导程序中的预定数据进行比较,当发现实际飞行轨道与预定弹道发生偏差时,形成制导指令加以修正。惯导技术问世最早,其优点是可以进行自我纠偏,不易受外界干扰,隐蔽性强;但缺点是航程越远,飞行时间越长,精度越差。“战斧”的惯导系统为80年代中期技术水平,系统的固有误差累计达到900米/小时。

  为修正惯导系统的误差,“战斧”巡航导弹采用了地形匹配制导系统。所谓地形匹配,是指在导弹预定飞行航线上选择若干个地形特征比较明显的地区作为定位区,将其数字高程地图存储在弹载计算机中,当导弹飞抵定位区上方后,弹载高度表测定实地高程,将实测数据与预贮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位置偏差,形成修正指令,使导弹返回预定的航线上。这就犹如顺藤摸瓜,在整个航线上沿着若干个定位区,一步步地准确接近预定攻击的目标。其精度高达30米,且与射程远近无关;但缺陷是选取定位区的技术保障难度和数据处理量很大,沙漠和海洋等大面积单一地形也会影响到地形匹配系统的工作。

  借星问路BlockⅢ型加装了GPS制导系统。GPS是指美国发展的“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天上部署有24颗导航定位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只要拥有GPS接收机,用户就可以在地球上任何一点随时随地接收至少4颗导航定位卫星的信号,通过解码器进行数据处理,获得用户所在位置的三维坐标和运动速度。其军用导航码的定位精度极高,但是抗干扰能力还有待于加强。

  弹头

  战斧巡航导弹有多种衍生型,能够使用不同种类的弹头。现役的衍生型包含使用一传统炸药弹头的陆攻战斧C型(TLAM-C),携带次弹械传统弹头的陆攻战斧-D(TLAM-D),携带核子弹头的陆攻战斧-A(TLAM-A)与陆攻战斧-N(TLAM-N,没有服役)以及战斧反舰导弹(TASM)。陆上发射型和卡车型态的发射载具为了遵循1987年的中程核子武器协议而被销毁。

  1993年开始服役的第三批次陆攻型战斧具有较高的射程,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

  “战斧”巡航导弹巡航高度,海上为7-15米,陆上平坦地区为60米以下,山地150米,有很强的低空突防能力。美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战斧”巡航导弹,此后又在多次战争中使用。

  历史

  “战斧”导弹一举成名是在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拉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在这次战争中,美国海军一共发射了228枚“战斧”巡航导弹,仅有6枚未能进入巡航状态(发射失败)。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结果,成功率达到了85%。此后,“战斧”巡航导弹频繁亮相。1993年1月17日,美国向伊拉克的军事基地发射45枚“战斧”巡航导弹,据称有40枚导弹命中了目标。6月25日,美国又对伊拉克情报总部大楼发射了23枚“战斧”巡航导弹,并称有19枚导弹命中了目标。1995年9月10日,北约对波黑塞族发动空袭,美国海军“诺曼底”号导弹巡洋舰发射“战斧”巡航导弹13枚。

  美军也发现,“战斧”巡航导弹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在对波黑塞族的导弹袭击中,有2枚导弹根本未能命中目标,另有一枚导弹掉进了水塘中。这使得美国军方加快了对“战斧”巡航导弹的改进。

  1996年9月3~4日,美国对伊拉克南部“禁飞区”内的防空设施进行了海空联合导弹突击。其中,美国海军发射了31枚“战斧”巡航导弹。据美国国防部透露,其中有29枚导弹命中了目标,成功率提高到了94%。这是“战斧”巡航导弹问世以来取得的最好作战纪录,主要是由于使用了BlockⅢ型“战斧”巡航导弹。但是,这种最新型号的导弹仍有缺陷。在今年8月对阿富汗拉丹基地的导弹袭击中,由于目标区地形复杂,距巴基斯坦边境仅2-3公里,结果竟有的导弹坠落在巴基斯坦境内。

查词啦(chacila.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5 查词啦 chacil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