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文学注水肉 -简介
写越长,如今正在一些网络写手当中蔚然成风。原本可以在半年内连载完毕的作品,现在差不多都要一年多,几十万字规模的网络小说现在几乎绝迹,而动辄上百万字的长篇大作,俨然成了网络文学的“主旋律”。网友把这些越来越长,食之无味的鸡肋小说称作“文学注水肉”。
背景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无论是中国知识界和还是普通大众,都普遍把文化、特别是其中的文学艺术,当作是非常精英的活动,甚至是精英的专利。然而,90年代以后,大众传播手段,特别是网络的迅速
发展和普及,打破了精英知识分子对文学艺术和文化活动的媒介手段的垄断性占有,导致文学和文化活动“准入证”的通胀和贬值。这使得当代中国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去精英化
时代。
文学艺术和文化活动的精英化是由于各种 原因造成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精英知识分子对于文学艺术和文化生产的各种
资源,特别是媒介资源——文字能力和出版 机会——
的垄断性占有。即使是在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极大提高的现代社会,真正能够在媒体上公开发表作品、从事社会意义上的文学和文化生产的人仍然是非常有限的,原因是出版机会仍然非常稀缺,并被少数精英分子垄断。但是上个世纪末以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得精英对于媒介的垄断也被极大地打破,网络成为城市普通大众,特别是喜欢上网的青年一代可以充分
利用的便捷手段。一个人只要拥有电脑并能够利用网络,那么他写出的任何“作品”在任何时候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
于是,写作与发表不再是一个垄断性职业,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参与的大众化活动。这些“网络写手”和“网络游民”不是职业作家,但往往比职业作家更加活跃。这是对原有的精英化文学和文化体制的巨大冲击。正如较早出道的
著名网络写手李寻欢认为,网络文学的精神内涵是自由:“不仅是写作的自由,而且是自由的写作”,是平等:“网络不相信权威,也没有权威。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表达自己的权利”,“网络文学之于文学的真正意义,就是使文学重回民间。”他还
形象地比喻说,如果说新文化运动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文字壁垒”问题,那么,网络则解决了文学之于民众的“通道壁垒”问题。
网络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大众参与的文学狂欢节,创造了彻底去精英化的文学。如果没有网络这个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的传播方式以及它为非精英的大众提供的便捷的参与方式,无论是最近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还是前几年的“超女”
现象、“芙蓉姐姐”现象,都是不可思议的。人们的自我表达欲望被大大激发,以“想唱就唱”为旗帜的“超级女声”是这种欲望的最集中喷发。
近年来,网络文学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和能量迅速成长壮大,到2009年网络文学10年,无论按字数还是按篇计算,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已经远远超过建国60年来纸质媒体发表文学作品的总和。单是盛大文学旗下的3个文学网站,每天点击量就接近4亿次,平均每天有近千人为其写稿,而一位成功的网络写手,一年收入竟达数百万元!
“高产是网络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
《中华文学选刊》主编王干看了网络作家“跳舞”的《恶魔法则》后感慨道,“《恶魔法则》共414万字,相当于传统作家一辈子的产量。我知道有几个特别能写的作家,像苏童,到现在写的还不到400万字。贾平凹可能多一点,估计也就八九百万字。”
打开起点中文、17K、红袖添香等文学网站,会发现不仅作品数量多,而且篇幅超长,像“晋江原创网”
推荐的《穿越宫斗之狐狸后》、“起点中文网”推荐的《翻云覆雨1900》、17K网站推荐的《魔兽寄生者》这样,每部数卷、每卷数十章甚至上百章、几百章的网络小说比比皆是。
很多网络写手都在为“增容”作品而不懈努力着,一个职业网络写手曾无奈地透露,他之所以“才思绵绵不绝”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原来的工作已经辞掉,如果不硬着头皮尽量写长一点,多赚一些点击数,温饱恐怕都成问题。
不光作者致富,网站也能创收。在盛大文学这类网站上,受到热捧的作品会被放上“VIP书架”,文章读到一定章节,便不再免费,而是按每千字2到3分钱收费。除被网站一次性买断版权的作者外,大部分作者将从中与网站分成,若完成一定字数的月更新量,作者还能拿到一笔“底薪”。
据了解,在中国,网络文学作者队伍是一个惊人数字——仅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签约作者就有19万人之多,每天收到上传的网上作品超过6000篇。一项对读者期望更新速度的调查显示,选择每天更新1.5万字的占45.65%。在这样的作品规模和刷新速度的进逼下,网络文学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作,而成了不折不扣的“码字比赛”,多写多挣,少写少得,点击率就是硬道理。
在一篇名为“网络文学写手的职业之路”的帖子里,“注水”甚至被当做一项写作技巧来传授。对于拖字数,作者们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延长主线,增加人物,插入一些可有可无的对话和不影响剧情的环境描写这类比较规矩的做法,拉长人物名字的有之,让人物反复使用同一招牌动作或说同一口头禅的有之,使用不规范的省略号的有之,甚至设定人物是一句话说两遍的结巴的也有之……当然,注水也有自己的游戏规则:第一,作品的开局一定不能注水;第二,注水要适量,并且尽量安排在高潮部分之后。
评论
网络文学曾被乐观者誉为“新文明的号角”,也曾被悲观者斥作“言语的垃圾”——在热闹、争议和疑问中,2009年,网络文学已经走过10年,“注水”的隐忧一直以来都是挥之不去又难以回避的一道伤疤。
“一个在网上写字的人,卖了100多万字,收了好多钱,其实真正抖抖,可能只有二三十万字的内容能看。”网络写手起家的当红编剧宁财神如此形容当下网络文学商业注水的严重程度。
《作家》杂志编辑王小王:“写作是心灵的工作,当文学理想成了文字理想时,文字开始泛滥,就像田里疯长的野草,成了文学这片庄稼地的灾难。”
“盘点网络文学10年,让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在商业模式推动下,网络写作‘兑水现象’日益严重。”《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副主任马季说,如今的网络小说越写越长,动不动上百万字。像早期网络作品如《悟空传》、《此间的少年》那样,既能显示网络文学特征、又十分“惜墨”的作品越来越少。
网络文学该如何挤掉水分?马季认为,网络写手把握住创作的主体性很重要。“如果原来想好写30万字,不能因为读者一叫好,就拉长到300万字。”马季说,网络小说出单行本时,出版社也要牢牢把关,挤干水分,留下精华。此外,既然网络文学的作者群、读者群越来越大,就应有相应的文学评论机制。今天的网络文学评论,无论如何不该只有简单的一个“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