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文楼村

基本解释

  文楼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城三公里处,全村共6个自然村,总共3,170人。 地处中原的文楼村民风很淳朴,但如今,它却被笼罩在艾滋病的阴影中。在文楼村3211名村民中,被检查出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有678人,其中578人已经出现不同症状的并发症。 文楼村最早被媒体公开艾滋疫情的村庄,也正因如此,由于贫穷靠卖血挣钱,造成血液交叉感染的国内艾滋病疫情爆发最早、疫情最重的村庄,近年来成了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详细解释



  文楼村是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密集的地区之一。1995年前有偿献血员大约1,310人。据了解,大部分的村民是因为家庭经济贫困才献血的。1999年11月,河南省卫生厅调查有偿献血员艾滋病病毒阳性率43.48%;2001年4月,卫生部再次组织对文楼村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调查,调查1,645人,阳性318例,阳性率19.33%,据调查,从1995年以来共死亡31人,其中经确证的艾滋病人死亡8人,初筛阳性死亡22人。2001年以来,全村死亡5人。全村70%的人家里有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

  那里曾是上蔡县最主要的蔬菜产地,近几年由于艾滋病病情的传播和群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不了解,一定程度上形成文楼村健康村民所种蔬菜和养殖的牲畜难以销售的局面,几乎没有人愿意买文楼村出产的蔬菜了。

  艾滋病的蔓延,对于本来就贫困的文楼村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成年男子失去了劳动力,只能在家里吃“闲饭”,昂贵的医药费让他们难以负担,出去打工的小伙子找不到工作……文楼村村民的日子,是常人无法想像的。

  编辑本段变成“艾滋病村”

  20世纪90年代初,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血头”、“血霸”私自设点,非法偷采血浆;一些地方和血液制品企业擅自在河南设立单采血浆站点,违规操作,大量采集、收购原料血浆,造成艾滋病病毒在有偿献血人群中传播。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群集中在少数贫困的村庄,经过较长的潜伏期,近两年逐步进入发病高峰期。截至目前,已累计确认并报告发病病人5,544人,其中有3,000多人口的上蔡县芦岗乡文楼村是疫情较为严重的村庄之一。据官方公布,河南省全境有38个这样的自然村。另据悉,中国目前有1000万艾滋病患者。

  由于广受媒体的关注,加之文楼村当时的疫情严重。很快的,文楼村就成了艾滋病的代名词,为人所知的“艾滋病村”也就由此而来。

  危险的“单采”

  如今文楼村30岁以上的村民大都卖过血,而相当部分村民得以幸免于难是因为他们卖血用的是“全采”。全采是将血液从人体内一次性输出,只要针头没有病毒也就没有危险了。村民感染艾滋病均是因为危险的“单采”。

  所谓单采血浆,就是把采到的血用离心机分层,只要血浆,把红细胞回输卖血者。据一位卖过单采的病人介绍,每次单采都需要先从卖血者抽出800毫升满满两大袋的“全血”,经过离心机和净化室分离后,再将下层的400毫升红细胞回输,卖血者得到40元到50元,根据地点和时间的不同略有差别。也就是说,要得到1000元钱,要卖20次血。

  文楼村然而,灾难开始降临到浑然不觉的卖血人群身上。专家认为,卖血的几个环节存在着致命的漏洞。首先是抽完血后剪断输血管的消毒剪和掐血袋口的消毒钳,这两个器械都与抽出来的全血接触。然后是离心机,据曾在血站当过采血员的骆学对记者说,普遍采用的离心机里面被分成12个小锅,每个小锅里放两袋血。但即使是这样分隔离心,离心机转速非常快,经常出现血袋被甩破的情况,导致离心机里鲜血淋漓。但血站一般只是把破损严重的血袋扔掉,如果血细胞流失不太严重则照常操作。整个输出和回输的过程中,采血针头都没有摘下。献血者根本看不到采血员换血袋。这种情况下,同样会有沾有别人血液的红细胞被回输。在回输阶段,无论是消毒剪、消毒钳还是离心机,尤其是前两种器械,使病毒的传播成为可能。

  文楼村有近700人HIV检测呈阳性,其祸根主要就是不安全的单采造成的交叉感染。卫生部资料显示,文楼村所有的6个自然村里,1995年前有偿献血人员大约1 0人,是我国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村庄。

  即使没有艾滋病的传播,卖血也不能让文楼村民富起来。真正获利者是血站和血制品公司。

  血站采到的血浆卖给生物制药公司,可以提炼制成人血白蛋白、球蛋白、血小板因子等昂贵药剂。医学资料上说,白蛋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休克、烧伤、外科手术、癌症放疗化疗、生产失血太多后等引起的血容量锐减,以及慢性肾炎、肝炎、糖尿病,到目前为止,白蛋白的生产还主要靠从人血浆或人胎盘中提取。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医院所使用的白蛋白基本从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进口。而后来,为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血浆、人血白蛋白、球蛋白等血液制品被禁止或限制进口。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设备,兴建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偏远贫困的内地农村因此成为便宜而干净的血浆的理想采集地。上世纪90年代初,血站的发展达到了高潮。农民在拼命地卖,血站在拼命地采。血浆降级在1993年到1994年达到了顶峰。由于当时血液制品出口开放了,更大调动了采血收浆的积极性。不仅是防疫站、卫生局和医院,其他与医疗不相干的部门、单位都纷纷开起了血站。血站引导和鼓吹卖血,文楼村民们说,当时医院门口的广告栏里,都贴着“献血光荣,救死扶伤”。

  血浆经济热好景不长,1995年3月,河南省卫生厅和公安厅开始大规模取缔已经泛滥成灾的血站。这次行动是强有力的,到1996年初,几乎所有的县级血站都被关闭。但就是这短短的几年,给艾滋病的传播埋下了祸根。

  尽管政府有救济和专项资金扶持,但艾滋病毕竟是昂贵的病,治疗的费用非常高。文楼村人眼下最渴望的是能自救,希望自己解决生活问题。此外,如果村民长期养成吃救济捐助的习惯也不是好事。因此,村民提出:要工厂不要救济,并盼望能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一个适合带病村民干活,又能创造效益的工厂。一旦这个愿望实现了,比坐等救济要强多了。

查词啦(chacila.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5 查词啦 chacila.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