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方尖碑(Obelisk),古代埃及和西亚常见的一种纪念碑,形状狭长,碑体四方,顶部呈金字塔状。
可作为一种计时工具,即日晷。
详细解释
简介
方尖碑是古埃及的另一件杰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 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方尖碑一般以整块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现虽已知早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即有方尖碑,但当时遗物无存,仅知道碑不超过3米,也不优美。现存最古老完整的方尖碑属于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约前1971—前1928年)在位时所建,竖立在开罗东北郊原希利奥坡里太阳城神庙遗址前。这块方尖碑高20.7米,重121吨,是辛努塞尔特一世为庆祝他的国王加冕而建的。
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工程。据记录,从石矿开凿出这种独块石料,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费时7个月。在阿斯旺的海特西朴苏女皇陵中就有描绘从尼罗河上用驳船运送方尖碑的图画,到达目的地后,人们将方尖碑抬上一个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后将它竖直立于基座上。
由于近代的文物掠夺,如今方尖碑的故乡——埃及只剩下5块方尖碑了,其他的方尖碑都散布在世界各地。
评价
奥古斯都指令:十三座方尖碑自罗马的行政省埃及运至罗马,以衬托罗马的尊严和伟大。文艺复兴后重新复苏的欧洲人,对古代文明许多奇迹和难以忘怀的故事,萌发收寻古物的强烈欲望,1580年,竖立安置在梵蒂冈圣皮埃尔广场著名的无字方尖碑被称之为壮举。19世纪,古典埃及方尖碑作为外交礼品耸立在巴黎、纽约和伦敦。
美学意义
建筑师Robe Mills(1781~1855年)于1884年为美国总统华盛顿和美国这个国家设计的巨大的石柱建筑物——美国独立纪念碑,竖立位于华盛顿特区国家庭院的西端,这一座高169公尺造型仿古埃及的方尖碑,令众人敬仰就更显得伟大。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罗马、巴黎、伦敦、华盛顿,这些高高耸立的碑体依然图腾般的吸引我们的视线,曾引起惊奇和欢赞亦表明当代人类对古典文明的崇尚和敬仰,使人们的心身、意念在经历岁月淬炼的伟大艺术面前颤栗着升腾,形成多米诺骨牌似的反应。由此我们便知,真的艺术无需区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抑或是其它艺术形式,终将是向全体感官开放的整体。
所提交的方尖塔——非符号化的观念:万字图型凭借自身的相互交叉、变化转换,产生独特的节奏韵律,镂空的十字结构伸向天空将太阳托起,迎来无穷无尽的光芒,给我们带来勃勃生机。我们追随的不是直接的形象,而是节奏、编码和限制,我们的头脑一路走去,享受着寻找规律,翻越符号的快感。无论是选用木、不锈钢、青铜、铸铁、钛等材料,最终形成三度空间加十维的整体体积感的方尖碑,都是如此饱满、丰富,它使我们看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一瞬息间变得通体透明,它以一种新的姿态引导我们跟随连绵不断、循环往复的、具有建筑和雕塑般结构的韵律,环绕上升到人类思维激发无限可能性的领域。
亦不例外,这座独特结构形式的方尖塔,拨动的是两个古老的历史密码,它穿越时空,交织出理性美的形式,它也同样是一座别具一格的里程碑,一个关于人类迁移、开拓、延伸的宏大业绩,一个揭示人类罪恶的隐喻,而且也仅是它,将成为涵括全球人类社会文明唯一存在的事实。在这里它将被看成当代意识的再现,重新定义的审美系统。
各地的方尖碑
梵蒂冈的纪念碑——五大方尖碑
方尖碑通常都被放在神殿里面,但在埃及有人把它放在私人的墓穴旁。从新王朝时期开始,方尖碑就时常成双成对地被放在门口。作为纪念碑,上面刻着象形文字,讲述法老立碑的细节。方尖碑的基座通常都刻画上狒狒赞美初升太阳的景象,显然能说明它与太阳神教派有关。
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从埃及搬来许多方尖碑,总共13个,而现在罗马城内的方尖碑比世界任何一个地方的都要古老。第一座在梵蒂冈的万神殿前的德拉·罗腾达广场上的那座方尖碑本来是有一对的,都竖立在海里奥波利司的拉神庙前。当被带到罗马时,它先是被放在依希斯神殿前,到14世纪时,被挪到主神山;1711年教皇克莱芒十一世命人把它搬到了现在的位置,并在基座旁加一到喷泉。
第二座是在波波罗广场上的齐吉礼拜堂里,也放置着一座方尖碑。这座碑原先也在埃及海里奥波利司,是由两个埃及法老完成。撒帝一世完成了三面,最后一面是他儿子拉梅司完成的。它有78英尺高,235吨重。所以当奥古斯都大帝在公元前100年准备将其搬到罗马的时候承担了繁重的工作,他把石碑放在马克西穆斯广场后来倒掉了。直到1589年教皇西克图斯五世将其作为波波罗广场中心的装饰,才重新树立起来。1816和1862年,又重新和这座碑做了装饰,一组狮子的雕像围绕在它的周围。
第三座是圣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梵蒂冈的方尖碑不同于寻常的地方是它没有刻上象形文字,甚至于有没有绘画图案也很难判断。圣彼得大教堂前的方尖碑落成时间可以追索到法老阿美浓哈特二世统治时期的海里奥波利司、奥古斯都征服埃及后将它从亚历山大带回来。这个石碑比在波波罗广场上的更大,有82英尺高,320吨重。公元37年从卡利亚里运到罗马。它被树立在卡利古拉广场。(也就是后来的梵蒂冈广场)作为重新建筑教堂和广场的部分工作,教皇西克图斯五世1586年给石碑重新选址,而这块特别的石碑从来没有倾倒过。
埃及学者拉比比·哈巴齐为此在他的书《埃及方尖碑》中,提供解释:在梵蒂冈广场有无数殉难的圣徒,包括被处死的圣彼得,这座方尖碑从来没有倒塌过,因为它是这里关于彼得遇难的最后见证。
第四座曾经被树立在巴贝尼广场上的维多利亚圣母堂前,关于这座方尖碑并没有很完整的记录,可能是公元二世纪的时候在埃及建造的,献给罗马统治者哈德良,在运到罗马之前已经几易其位。1822年教皇庇护七世把它从巴贝尼广场挪到了现址——平西奥花园。
最后一座是纳沃纳广场上的四河喷泉里。这座碑是罗马皇帝多米蒂安让在埃及的阿斯旺用红色的花岗岩制造的。上面装饰了女神将代表上、下的埃及皇冠献给多米蒂安,而他正以法老的姿态接受的图案。估计是创造于公元81年他就职时。随后被带到罗马放置在塞拉皮斯与依希斯神殿中间。在四世纪早期,马克森修斯把它搬到了玛佐森广场,结果石碑在这里倒地损坏。
随后贝尔尼尼接教皇英诺森特的授命负责设计四河喷泉,石碑才得到修复,并放在四河喷泉中。1651年石碑的顶部加上了一只鸽子,那是教皇庞腓力的家族标志。
法国的方尖碑
法国协和广场建于1757年。1763年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大革命时期被称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称“协和广场”。后经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了4年,于1840年最后定型。广场呈八角形,中央骄傲地矗立着那座有三千三百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那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高二十三米,重二百三十吨,塔身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主要内容是赞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丰功伟绩。方尖碑的底座基石上记载着将之运到这里和树立起来的艰难过程。
莫斯科的方尖碑
莫斯科胜利广场的黑色方尖碑犹如一柄利剑直插云霄,显示出正义无往不胜的力量与不可侵犯的庄严。方尖碑上方是古希腊胜利女神像,她手持橄榄枝,送来和平的福音。
阿根廷的方尖碑
为了庆祝布市建立400周年,1936年由建筑师阿尔贝托·布莱比施设计,修建了这座方尖碑。由于起初人们反对这个工程,1939年几乎被全部拆毁。现在它已成为布市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建筑。碑高67.5米。耸立在七月九日大街上的方尖碑是为了纪念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四百周年而建的,从它建成之日起,就成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象征。
华盛顿的方尖碑
华盛顿纪念碑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中央大草坪,是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的。在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是一座大理石方尖碑,高169米,华盛顿特区有明文规定,特区内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过它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