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有花中皇后的美称。现为天津市的市花,还是中国十大名花。月季花种类主要有切花月季、食用玫瑰、藤本月季、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状月季、地被月季等。中国是月季的原产地之一。至于现代月季,血缘关系极为复杂。可进行扦插繁殖,也可进行嫁接繁殖。
【出处】《纲目》 【别名】四季花(《益部方物略记》),月月红、胜春、斗雪红(《纲目》),月贵花、月记(《南越笔记》),月月开(《分类草药性》),长春花(《现代实用中药》),月月花(《贵州民间方药集》),艳雪红、绸春花(《泉州本草》),月季红(《陕西中药志》),勒泡(《湖南药物志》),月光花、铜棰子、四季春(《闽东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半开放花。夏、秋采收半开放的花朵,晾干,或用微火烘干。 【原形态】 常绿直立灌木。枝圆柱形,有三棱形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稀为7枚;小叶有柄,柄上有腺毛及刺;小叶片阔卵形至卵状长椭匮形,长2~7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尖锯齿;总叶柄基部有托叶,边缘具腺毛。花通常数朵簇生,稀单生,红色或玫瑰色,重瓣;总苞2,披针形,先端长尾状,表面有毛,边缘有腺毛;花萼5,向下反卷,有长尾状锐尖头,常羽状裂,外面光滑,内面密被白色绵毛;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形,脉纹明显,呈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着生于花萼筒边缘的花盘上;雌蕊多数,包于壶状花托的底部,子房有毛。果实卵形或陀螺形。花期5~9月。 本植物的根(月季花根)、叶(月季花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 生长习性】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的微带酸性沙壤土最好。喜欢阳光,但是过多的强光直射又对花蕾发育不利,花瓣容易焦祜,喜欢温暖,一般气温在22--25℃最为花生长的适宜温度,夏季高温对开花不利。 喜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风的环境,盛夏需适当遮荫。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昼15~26℃夜间10~15℃。较耐寒,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需要保持空气流通,无污染,若通气不良易发生白粉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对月季花有毒害。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或路旁。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 【性状】干燥的花朵呈圆球形,杂有散碎的花瓣。花大小约1.5~2厘米,呈紫色或粉红色。花瓣多数呈长圆形,有纹理,中央为黄色花蕊,花萼绿色,先端裂为5片,下端有膨大成长圆形的花托。质脆,易破碎。微有清香气,味淡微苦.以紫红色、半开放的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月季花有粉色、红色、白色等颜色。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闽东本草):性平,味淡,无毒。 【归经】 入肝经。 ①《陕西中药志》:入肝经。 ②《闽东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消肿解毒。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 ①《纲目》:活血消肿,敷毒。 ②《分类草药性》:止血。治红崩、白带。 ③《现代实用中药》:活血调经。治月经困难,月经期拘挛性腹痛.外用捣敷肿毒,能消肿止痛。 ④《泉州本草》:通经活血化瘀,清肠胃湿热,泻肺火,止咳,止血止痛,消痈毒。治肺虚咳嗽咯血,痢疾,瘰疬溃烂,痈疽肿毒,妇女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月经不调:鲜月季花每次五至七钱,开水泡服,连服数次。(《泉州本草》) ②治肺虚咳嗽咯血:月季花合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筋骨疼痛,脚膝肿痛,跌打损伤:月季花瓣干研末,每服一钱,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产后阴挺:月季花一两炖红酒服。(《闽东本草》) 【摘录】《*辞典》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