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拼音: máo zú wú shǔ
体征
体长178-260mm,尾长102-158mm,后足长约33mm,耳长约17mm。颅长约41.3mm;颧宽约2mm;颚长约21.:mm,眶间宽约7mm,鼻骨长约11.6mm;乳突宽约19.5mm,听泡长约9.4mm,上颊齿列长约8.2mm。
耳后缘有缺凹,其基部前后各有l长的毛簇,体毛密厚柔软;头部上面及体背面呈光泽的红褐带橙色,并有黑色闪光,有的呈棕褐色,也有的呈浅黄带赤色,杂以褐斑或花白细斑坟,皮翼黑褐色,略带赤褐色,其前端边缘呈鲜锈褐色:尾毛蓬松,略呈左右对分状态,尾上面淡栗褐色或灰褐色。体腹面一般为淡赤褐色或浅黄色或谈棕黄色,有时白色。前后足呈褐色或黄褐色,足被以长毛.将每一个爪部分遮盖起来。
颅骨略为狭窄,其宽约为长的60.5%,鼻骨长明显超过眶间宽,其后端中间尖突,略超出出前颇骨后端。眶后突不发达,短而尖细,其前方无凹刻。脑颅甚力拱隆:腭骨后缘中间有尖突:颊齿齿冠低,第一上臼齿前专的1个前臼齿齿冠不超过第一上臼齿的齿冠面积。
分布
栖息于原始林中。
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和台湾等地。国外分布在锡金.阿萨姆、缅甸和印度支那。
亚种
本种已记我的有5个亚种。我国已知的有2-个亚种:
1. 指名亚种
体背面红褐色,体腹面淡赤褐色。分布在云南西南部,贵州的金沙.凯甲、榕江、净山和广东的瑶山等地。广西和湖南西部也可能有分布,国外见于锡金和印度的阿萨姆。
2. 台湾亚种
体背面浅黄带红色,杂有褐斑,体腹面淡黄色。分布在台湾北部。
除上述2个亚种外,分布在海菊中南部坝王岭和尖峰岭等山地的毛足鼯鼠,体背面棕褐色,间有花白细斑纹,体腹画毛淡棕黄色,与指名亚种和台湾业种毛色均有所区别,因此也可以说是另一个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