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拼音:suí mǐ suǒ nà
简介
吹唢呐是陕北人民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城镇乡下,凡遇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乔迁新居、闹秧歌、合龙口、闹满月、过周年、办庙会及各种庆祝活动都需要雇一、两班吹手来吹奏助兴。唢呐曲牌是有讲究的。红事白事都有专门的套曲。红事以大摆队(亦称得胜令)为主旋律,白事以孤苦伶仃为主旋律。
以前,一班吹手由五人组成,两个吹唢呐者,既一个压上眼吹高音(吹上手),一个压下眼吹底音(吹下手),另外三个分别是擂鼓的、拍镲镲的和捣老锣的,另带两杆长号和几个火药铁炮。而现在的吹鼓手班发展得有小海笛、架子鼓、大小铜号、管了、笙、小锣等乐器,有八到十人组成,好似一个小乐队。无论新、旧吹手班吹唢呐者都是主角,敲击者是配角。上手吹高音并掌握曲调,下手吹中音跟上辅助,一般呜哇一呜哇音定好后,敲击者咚嚓——咚嚓便开始吹奏。
基本内容
陕北绥米唢呐音乐曲牌曲目丰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曲牌产生的渊源主要有:
一、随唢呐的传入,同时传入一些专用曲牌。
二、与民族音乐和民歌小调嫁接产生的新曲牌。唢呐吹奏当时当地的一些民歌小调,博得广大下层民众的喜爱,民歌小调成为唢呐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维持唢呐艺术生命长青的沃土。如《下江南》《哭长城》《南瓜蔓》《刮地风》《狮子令》等唢呐曲牌,就是民歌和民间小调经再创作的唢呐音乐。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歌词消失了,只保留下原来民歌曲牌和名称。在现代民歌也有不少乐曲被改编成了经典唢呐曲牌,如《绣金匾》《五哥放羊》《拥军秧歌》等。
三、取材于戏剧音乐。一部分源于戏剧曲牌,经再创作,也用于戏剧舞台,如吹奏过场牌子,伴奏唱腔。一部分戏曲曲牌,如晋剧音乐曲牌《水龙吟》《柳青娘》《到春来》《哭皇天》等,演变为唢呐曲牌。
四、吸收宗教音乐形成的曲牌,如《不知调》、《千声佛》、《西风赞》、《四合四》等。
五、作曲家创作的曲牌。解放后,不少热爱民族音乐的音乐家创作出了不少陕北绥、米唢呐曲牌。如陕西戏曲研究院副院长徐光明(绥德籍)为绥德汉唢呐团创作的陕北唢呐曲牌《沸腾的黄土地》《闹元宵》,这些作品为陕北绥米唢呐音乐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陕北绥米唢呐曲牌宝库。
陕北绥米唢呐与陕北人的生、死、婚嫁、娱神娱人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不可或缺的联系。以其用途可分为:一、喜庆唢呐。喜庆唢呐主要用于生日满月、庆贺寿长、婚嫁礼仪、节日娱乐、开业庆典等场合。常用曲牌有《大开门》《大摆队》《西风赞》等,以及现代歌曲。
二、娱神祭祀唢呐。逢道观庙会、春节秧歌谒庙请神等场合,都有唢呐吹奏。常用曲牌有《开庙门》《西风赞》等。
三、哀悼唢呐。哀悼唢呐主要在殡葬仪式上吹奏,常用曲牌有《花道子》《散白银》《孟姜女哭长城》等。
绥德文库立《唢呐音乐》专卷,已收录陕北绥米唢呐曲牌千余首。
陕北绥米唢呐吹奏形式主要为“动态”、“静态”两种。动态吹奏一般随迎亲、出殡、秧歌、谒庙、请神队伍在行进中吹奏。吹奏路程不一,若遇村村相连路段,在行进中连续不断吹奏二十多里路。“静态”吹奏在各种吹奏场合中都有,鼓乐班在庭堂院范围座吹奏,吹奏时间以项目仪程时间长短为准,长则2—3小时,短则数分种。
近年,把唢呐吹奏与舞蹈等艺术相结合,编排出唢呐文艺节目,登上舞台进行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