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苏州公交门事件 - 概述
苏州公交内情侣亲热乘客尴尬
苏州公交门事件:2010年12月18日晚苏州333路公交车上,一对90后小情侣在车上“大秀恩爱”,引来公交司机不满,责令他们下车,为此双方火药四溅,互不相让,最后小情侣投诉到苏州新区公交公司,这起事件随后被网友们发布上网,顿时成为热议的话题,有人赞赏也有人质疑,并被冠以“苏州公交门”事件。
苏州公交门事件 - 现场还原
1、333路的当事司机范师傅来自湖北,40岁出头,范师傅在电话里介绍了当时情况,2010年12月18日晚上7点多,在苏州新区何山百润发站,一对小情侣坐上了他驾驶的333路公交车。上了车后,这对小情侣坐在他右后方的座位上卿卿我我。当车子快到苏州科技城站时,当时那个男生一直在把女孩的衣服往下拉,女孩子还一直‘啊啊’的叫,叫得非常大声,我实在是听不下去,觉得该维护这个秩序,所以就停下车教育他们,让他们注意一下在公共场所的行为必须得当,不能玩得太过火了,随后双方就此发生了争吵。
2、不过对于范师傅的说法,当事小情侣并不认同,当事女青年小汤表示她和男友都是苏州科技城内高博软件学院的学生。事发当晚当车子快到站的时候,由于脸上长了青春痘,感觉很疼,她就让男友帮忙挤一下下巴上的青春痘。谁知道这时范师傅就“莫名其妙”地走到他们座位前,呵斥他们下车,让两人感觉十分尴尬。后来干脆对骂起来之后两人也向新区公交进行了投诉。
苏州公交门事件 - 事件结果
卷入“公交门”事件的苏州333路
1、苏州“公交门”中,司机已经被处罚,原因是被投诉。其实司机的错误在于让人下车而不在于呵斥其不道德的行为本身。而这样的处罚结果就是导致更多的人对于这样的行为出现的时候就是一种熟视无睹的情况,久而久之,或者可能会导致一种道德范围内的变迁。
2、其实想着这样的在公共场合内的行为,人们不得不想起那个“胜利之吻”来,同样是在公共场合内,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吻”就是那样的赞赏呢?原因之一就是是不是把握了一种尺度罢了。现实中的那些公共场合内的“恩爱秀”已经远远超远了人们的承受力。
3、当事司机表示维护公共场所秩序也有错,范师傅表示这件事情,我就算自认为没有错,但遭投诉之后,公司还会说是我的错,我觉得很累压力很大,所以我目前已经向公司递了辞职信。自己还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不希望舆论的矛头和压力全指向他和家人,对于这桩“公交门”,范师傅显得欲言又止,但他很确定的说辞职是肯定的。
4、苏州新区公交332路司机沐师傅表示这件事发生后,整个公司基本上都有耳闻,目前公司也已对范师傅发出通告,会对他进行罚款等处罚。而公交司机窦师傅说,要是别人告诉他,有人挤个青春痘被赶下车,那肯定是司机有毛病,正常人都不会因为这个就与人起争执,里面的孰是孰非只有那两个90后自己知道。
5、说起在公交车上的不雅行为,公交车司机们显得十分无奈。每次被投诉就得被罚两百块,甚至被劝退,这哪里吃得消噢。窦师傅表示我想以后遇到这类事情,我肯定不会管。
苏州公交门事件 - 现象点评
1、如此“恩爱秀”,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司空见惯。无论是在私人的领域内还是在公共场所内。面对如此场面人应该作何反应呢?时间假如往前追溯到文革时期,这样的行动早已经被冠之以“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被批斗了。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欧风美雨的浸淫已久,中国人的性意识开始渐渐萌发出来,这样的在公共场所中大秀“恩爱”的场景也就变得不足为奇了,这原本就是一种时代进步的表现,因为人们已经将这样在“地下”表达的情绪转移到了“地上”。
2、如此情景发生在公共场合是不是就不值得提及,从法律的角度上看,接吻也好,打情骂俏也罢,只要在不影响第三方利益的时候就没有对错,更没有触犯到法律。按照“法无规定即自由”的观点,只要法律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做。在公众的场合里接吻等不是法律规范的内容,自然与法律无关。从道德的角度上看这样的行为发生在公共领域内,自然是有伤大雅的行为。这应该是个人应该自律的,人们只能对其进行道德上的谴责。公交司机也没有权利将其赶下车,因为车不是司机的,乃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
3、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只能对这对小情侣以道德上的谴责,假如其没有吵架的话。在仅仅是接吻的范畴内,而随之其开始跟司机吵架便改变了原来的性质。不过还是在道德的范畴内。对此,很多市民和网友是力挺司机的,这本身已经开始人们有一种希望充当道德卫道士角色的冲动,人们可以谴责,但不能充当道德的卫道士。因为道德乃是自然形成的,也是可以发生变迁的,这要看时代的进步与宽容程度来界定。一个进步和宽容的时代,道德戒律就比较少,一个落后和禁锢的时代,道德的戒律就比较多。
苏州公交门事件 - 道德之门
1、从法律本身的角度来看,此事也难分对错,即便司机可能因为公交车上有不文明行为而被罚款,但他只有提醒其注意的权利,而没有将其赶下车的权利,而车上的乘客,也没有权利说这就是司机的责任。因而在公交车上秀恩爱,有亲密的举动,其开放度到了怎样的一个地步,我们不得而知,但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道德上的问题,最多从道德的角度进行提醒与监督。
2、道德的事情只有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时,才可以动用法律来扶正。显然,秀恩爱的小情侣还达不到那种地步,更何况,谁没年轻过?谁没有过荷尔蒙分泌过多的时刻,曾经青春年少的你我,还不是在许多公众场合“亲密”,仿佛这个世界就只有两个人。因而,这样的情形是可以理解的,可能唯一的差别就是在亲密的程度上,可能有些人因为害羞稍显内敛,而一些人因热情奔放则旁若无人,仅此而已。
3、谁都不是道德的裁判,谁都不能拿道德的旗帜去侵害他人的权利。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还在道德底线的承受范围内。因为不知道小情侣秀恩爱的尺度如何,我们不能妄下断定,但对年轻的孩子,我们应该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去提醒与监督。
4、这是一堂生动的道德争辩课,谁对谁错或许没有答案,但争辩的作用却是能让人进一步认识社会的德与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