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觉囊梵乐觉囊梵乐是公元1027年,佛教“时轮”教法由印度传入西藏。在时轮经的唱诵及其普及过程中,一种崭新的佛教艺术形式——觉囊梵乐应运而生,传延至今已逾千年,是藏传佛教今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并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觉囊梵乐的展示,集吹奏、敲打、唱念、舞蹈、赞偈、手印、供养于一体,由恭迎、沐浴、皈依、礼赞、和乐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觉囊梵乐的历代先师,除了用口传心授之外,还开创了本乐种独特的用各种不同形状、不同粗细的线条来表示音的高低长短的“央移”记谱方法,以手抄曲本为载体,使300多首孤本曲谱得以传承下来,这是极其罕见的。音乐古朴庄严,清澈流畅,堪称慈悲与智慧的美丽绽放,不仅具有很高的音乐学术价值,而且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详细解释
觉囊梵乐表演2009年12月8日,以“音声佛事”为重要特征的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觉囊派“梵音古乐”展演活动
觉囊梵乐
在广东广州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
2009年12月8日晚7点30分钟,“梵音古乐”展演活动在广州星海音乐学院举行了首场巡回展演。美色不同面皆悦于目,佳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首场巡回展演受到了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参演的30位僧人来自四川阿坝州壤塘县藏哇寺,以四川省觉囊梵乐代表性传承人嘉阳乐住金刚上师为首。音乐古朴庄严,清辙流畅,堪称慈悲与智慧的美丽绽放,不仅具有很高的音乐学术价值,而且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宗教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等方面同样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主办单位表示,觉囊派梵乐既是佛教文化,又是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这次活动不但生动体现着汉藏文化交融,而且也体现着各民族的团结与互相尊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觉囊“梵乐”展演团这次巡回展演以音声结缘,以音声展示中华民族的同胞之情,以音声为艺术院校佛乐爱好者送去藏民族悠久的佛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