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阳光采购 - 简介
“阳光采购”是十足的舶来品,旨为控制政府采购,遏制采购人员上下其手,贪污腐败。
阳光采购 - 产生背景
1、开源节流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任何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专业服务都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农产品"阳光采购服务计划"立足于农副产品流通配送,面向广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酒店餐饮等直接消费单位提供中介服务,其目的就是要帮助客户在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采购成本的下降。
2、近年来,农副产品配送公司(或专门从事农产品配送的个人)越来越多,但整体上良莠不齐,个别单位利用"回扣"
拉客户,搞不正当竞争,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出现了食物中毒的严重事件。12年来,农产品公司旗下的布吉、福田两大批发市场的建成,使得深圳市农产品保持了供求上的总体平衡,价格水平日趋合理并且稳中有降,"阳光采购服务计划"的实施,旨在增加农产品配送行业操作的透明性,让全社会充分享受到深圳市大"菜篮子"所带来的实惠。"阳光采购服务计划"的推出有利于建立一个竞争有序、守法规范的农副产品配送市场。
3、早在1997年,农产品公司就开发出"深圳市农产品价格之窗",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自身的行业优势为深圳市餐饮行业的农副产品采购的成本控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深圳市规模较大的酒店、宾馆有七成以上利用我们提供的信息指导采购。但与此同时,采购商也常常为虽然掌握了市场真实的价格信息却无法采购到相应的产品而倍感不适,因此,集"价格信息和采购商务服务"于一身的"阳光采购服务计划"便呼之欲出。"阳光采购服务计划"的推出正好满足了市场对信息服务和实际操作服务的这一双重需求。
4、"阳光采购服务计划"集中体现了原农产品信息中心由纯信息服务向现在中农网的电子商务服务彻底转变的经营发展思路。农产品流通的特殊因素和环境,决定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一项全新的业务模式作为切入点,"阳光采购服务计划"在现阶段仍然以总结传统模式为主要任务,一旦时机成熟,整个采购招标过程将全面实现网络化,届时,将更加有效地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采购成本,并发展成为永久的商业需求。
阳光采购 - 存在病因
对“阳光采购”中的潜规则进行深入的分析,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挽救“阳光财政”的需要。通过对长沙市政府采购项目“实际结算价比公示价高出千万元”的解剖,可以发现多个病因。
一是监管机构越位和缺位并存。《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监管机构不得参与到具体的采购活动中去,不能同时充当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但在实际的政府采购过程中,一些地方的监督管理机构仍然会间接或直接地参与到政府采购的具体事务中来,导致监管工作虚置。
二是价格虚高的背后是采购环节缺乏监管的明证。《政府采购法》最引人之处,就是公开透明地进行,以杜绝暗箱操作的可能。但因为公开透明不够彻底,或者说一些地方打着公开透明的幌子行暗箱操作之实,从而滋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政府采购当事人,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几方面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采购产品价格虚高。
三是监管水平低下导致黑幕丛生。在“招投标关”中,一些地方只是走程序,实则猫腻多多。湖南一位多年参与政府采购的厂商说,因缺乏监督,他们多次遭遇一些地方政府采购人提前透露标底给“自己人”,合伙商量围标、陪标等早已不是秘密。在这种背景下,使“加价”买办公设备和“买贵的不买对的”之类怪象成为事实。
应该认识到,政府采购使用的是财政资金,事关公共利益。因此,应该在操作过程中引入公众监督,并真正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节约经费。
阳光采购 - 引发争议
一些地方政府“阳光采购”频频引发争议:长沙市工商局办公大楼空调系统安装中标价109万元,可结算价却高达875万元,高出8倍还多。长沙市另一个政府采购项目,实际结算价比公示价高出千万元。在此之前,昆明市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被曝集体“高价采购”,而长春市购进一台电脑接近3万元……
老外有句谚语:消费者是国王。看来政府如果做起这个消费国王来,一出手就是汉武帝。长沙工商局的大楼用金子般的价格,买来了白菜般的空调,可比汉武大帝的“金屋藏娇”。不过,在汉朝的国库里,汉武帝的爷爷老爸文帝景帝给富二代留下的底子不薄,新谷压着陈谷都长毛了,串银两的绳子都烂断了几截。可如今呢,咱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地财政也都很吃紧,为了几个“娇嫩的公务员”,镶上个金空调,也太败家了吧。
空调有时候并不是降火凉茶,前不久,格力空调为了某地政府采购“只选贵的不选对的”还曾着急上火、对簿公堂。政府采购大手大脚,当家为何不知柴米贵呢?某IT媒体爆料,某国产品牌的一款高端笔记本电脑在国内的售价要比在美国加税价贵上一万元,知情人士解答:美国人掏起美金来都小气到家、斤斤计较,而在中国只要单位购买的东西都懒得跟你算钱。别看厂商把价钱抬高一万元,国内某些政府、企业照样抢购!
报道称,这就是“阳光采购”的潜规则。既然是晒太阳,“三点式”最风流,“买的东西次一点,供应商赚一点,回扣拿一点”。更有少数负责采购的公职人员和供货商狼狈为奸共谋差价。
上有《政府采购法》,下有各地财政局的道道“紧箍咒”,要求确保政府采购的价格不得高于市场价。为何高价采购屡屡吓到百姓呢?政府学者库珀认为,“为公众做个好交易不只是取决于是否要签个合同、合同给谁,而是取决于合同从头到尾整个过程的管理。”正是由于审批、招标、公告环环皆有“漏洞”,才让纳税人做了冤大头。
现代社会流行做“抠抠族”,政府采购必须在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里也抠到门缝里,纳税人方能省心。阳光采购,需要更多阳光;阳光政府,须从“小钱”做起。
阳光采购 - 阳光腐败
辽宁省抚顺市财政局办公室采购苹果公司的新产品iPod Touch 4当U盘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引发众多网友围观,有网友感慨说:“iTouch
4市价大约2300元,他们买了7个当U盘使。好贵的U盘啊!”记者在该市采购网上看到了这则招标公告。采购2300多元的iTouch
4当U盘,其内在逻辑纳税人可能永远也看不懂其实也没什么看不懂的,只要想到他们是在花别人的钱替自己办事,就很好理解了。网友说得很过瘾:就算采购iPhone
4做闹钟、采购索尼当笔记本,一切皆有可能,一切皆可理解。
曾有一项调查说,我国行政费用从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间增长了87倍,位居世界上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之列。行政成本是怎么高起来的,从辽宁抚顺这种“采购苹果当U盘”的败家子式的采购腐败中可见一斑。抚顺敢于将这种不可思议的采购公开出来,说明这种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既然大家都这么做,也就没什么好掩饰的了。你以“iTouch
4当U盘”,我用“iPhone
4做闹钟”,行政成本就上去了。更可笑的是,这种明显的采购腐败,竟然是在“阳光采购”的名义和框架下进行的,这种不正当的采购,政府部门竟然敢于理直气壮地公开出来,“阳光采购”何以成了“阳光腐败”?
阳光采购的初衷,正是为了让政府的采购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的审视和监督,经得起阳光的照射。从“阳光采购”的制度安排上看,阳光采购,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公开,不是“公开”就意味着“阳光”了。政府在公开前,首先要有一种站在纳税人立场和眼光上的自省和自审。这种费用,能不能经得起阳光的照射,这种采购,是不是正当,公众会不会有意见可如今不少部门,缺乏这种反躬自问意识,根本就没有将这些费用接受公众监督的心理准备,以为仅在形式上公开出来,它就是阳光的了。公开,并不代表它就是正当的,阳光,需要在实质上能经受住常情常理常识的拷问。
当地部门为什么敢于公开这笔显然不正当的采购?一来可能这种官员福利式采购在当下很普遍,他们骨子里没觉得什么不妥;二来,他们仅将公开当作一种过场,根本就没指望接受公众监督,就像许多地方公开的天书般让人看不懂的财政预算一样,根本就不是为了接受监督。可惜,公众远比他们想像得要负责多了,敏锐地从他们漫不经心的公开中看到了这笔荒唐的采购。惩治这起荒唐的采购有法可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对“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惩处已有明文规定。但这起采购充分说明,一些地方政府乱花钱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所谓“阳光采购”都如此,遑论其他不为公众所知的日常经费支出。令人担忧的正是,即使管住“阳光采购”,政府部门乱花钱的冲动就没有渠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