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饥饿激素-简介
饥饿激素是人体分泌出来的一种激素,研究结果表明它具有等令人对食物产生格外的“好感”,提高我们对食物的注意力,同时会对大脑施加影响和防治抑郁等功能。
使节食者倍感饥饿饥饿激素会影响与进食有关的行为,进而导致过量饮食。
大脑在所谓的饥饿激素脑肠肽(感觉饿时身体会分泌这种物质)的刺激下,不管你已经吃了多少,仍会非常渴望摄入高热量食品。这项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圣诞午宴时,人们往往会吃过多;为什么我们在吃过饭后,即使肚子都快被撑爆了,仍会继续吃餐后巧克力。
研究人员在吃过大餐的老鼠身上试验了这种激素的作用。在这些动物吃饱后,研究人员检查它们是否会越过一个只有淡而无味的常规食物的房间,到一个以前经常能发现高脂食品的房间。当给这些老鼠注入脑肠肽后,它们会更渴望进入存放高脂食品的房间。
然而,“饥饿激素”并非令人不停吃东西的唯一原因。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导致人们过量饮食。
饥饿激素-研究
小鼠实验
不少人逢年过节容易暴饮暴食,有时感觉饱了仍然不停地进食。美国研究人员指出,这些人之所以停不下嘴,可能是一种激素在“作怪”。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一种名为“饥饿激素”的胃肽令小鼠在不饿的情况下找食吃。
研究人员为小鼠搭了两间小屋,其中一间条纹墙面的小屋内放有高热量美味食物,另一间灰色墙面的小屋里则放有低热量食物。经过多次训练后,小鼠记住哪间小屋里放的是什么东西。
接着,研究人员喂饱小鼠后让它们选择进一间小屋。结果发现,注射了“饥饿激素”的小鼠更倾向于进入条纹墙面的小屋,即便其中并没有食物。但未注射“饥饿激素”的小鼠没有表现出倾向性。
研究显示
脑肠肽可让动物获得跟从可卡因或酒精里获得的一样的愉悦感。现在德州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的一项实验显示,脑肠肽还能促使已经吃得肚儿圆的人渴望继续摄入多脂食品。在一些环境下,我们即使吃得很饱了,仍非常希望吃东西,这是大脑给我们传达的信息,没有其他原因。
饥饿激素-作用
产生快感
饥饿激素能防抑郁
齐格曼认为,“饥饿激素”可能令人对食物产生格外的“好感”。小鼠的行为与吃东西无关,只是为了获得更多快感。
这项研究的另一名负责人、内科学博士后研究生马里奥·佩雷洛说:饥饿激素令小鼠去寻觅高热量食物,因为它们记得它有多美味。
即使小屋内没有食物也没关系,小鼠仍认为它与某种能引起快感的事物存在关联。
人类和小鼠在脑细胞联结、激素类型和大脑“快感中枢”方面有相同点。实验中小鼠的行为与其他研究成瘾性实验中动物寻求快感的行为一样。
提高对食物的注意力
英国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的神经学家阿莱恩·达格赫领导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人在饥饿时会分泌一种“饥饿激素”,这种激素会提高我们对食物的注意力,同时会对大脑施加影响,让我们对货架上的食物垂涎欲滴。为了验证“饥饿激素”对人体的影响,达格赫为健康受试者注射了一定的“饥饿激素”,并向他们展示汉堡、衣服、风景等图片,同时用脑电波扫描此时大脑的变化。结果发现,食物、服饰等日用品都会让大脑中负责快乐的区域更加活跃。
研究人员指出,“饥饿激素”在餐前升高,餐后回落,所以,在你逛街前,最好先填饱肚子,这不仅能减少你购买各种食物的兴趣,也能让你面对其他商品时更加理智,不会让你掏空钱包却买回许多无用之物。
防治抑郁
美国科学家发现,人在饥饿时胃黏膜会分泌一种饥饿激素,可以减轻心理压力,预防抑郁与焦虑的情绪。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神经科学》上。
美国得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科研人员完成了这一研究,该中心内科学和精神病学教授杰弗里·齐格曼博士表示,使人产生饥饿感的主要原因是胃中的激素。
过去研究者曾通过抑制饥饿激素的分泌,帮助减肥。目前,他们正在研究利用饥饿激素,帮助厌食者和抑郁症患者,通过增加饥饿激素,使这些人发生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