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中文名称:齐多夫定
拼音:qi duo fu ding
英文名:Zidovudine
药品别名:叠氮胸苷、叠氮脱氧胸、叠氮脱氧苷、Retrovir、Azidothymidine、AZT
作用类别:皮肤科用药常用抗病毒药物
分子式:C10H13N5O4
分子量:267.24
性状:白色或微白色结晶性粉末
制剂规格:1.胶囊:0.1g;2.注射剂(粉):0.1g,0.2g。
药理作用:本品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细胞内,通过胸苷激酶、胸苷酸激酶的磷酸化作用,形成活化型三磷酸体(AZTTP)。AZTTP竞争性抑制病毒反转录酶,脱氧胸苷三磷酸代替病毒的DNA,使病毒DNA链中止增长从而阻碍病毒繁殖。因为AZTTP对病毒反转录酶的亲和性比对正常细胞DNA聚合酶强约100倍,因而显示高选择性的抗病毒作用。本品在体外,对HIV的ID50值(用T4淋巴球系细胞)在0.13μg/ml以下。给大鼠接种白血病病毒,接种4h后,给予本品1.0μg/ml比例的饮用水,结果平均脾质量、脾细胞感染率及血中病毒效价与对照组比显著下降,而且延长感染后的生存时间。齐多夫定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人T细胞性Ⅰ型病毒有效,但对其他病毒无效。HIV对本品易产生耐药性,目前已发现了抗本品的耐药病毒变异株,但停药后又可恢复对本药的敏感性。
药动学: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血浆药物浓度达峰时间为1h。在体内分布广泛迅速,也可透过脑组织进入脑脊液。血浆半衰期为1~1.5h,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4%~38%。给药后4h,脑脊液中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50%~60%,分布容积为1.6L/kg,蛋白结合率为34%~38%。本品在肝脏内葡萄糖醛酸化为无活性代谢产物。口服半衰期为1h,约有14%的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渗透排泄,代谢物有74%由尿排出。在血浆和尿中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进行代谢,排泄较快,大部分由尿液中排出。反复应用可在体内蓄积。尿液中原形药物和代谢物的回收率分别为10%~20%和50%~80%。艾滋病和ARC患者口服本品2~15mg/kg时,血浆药物峰浓度为0.5~14.4μg/ml。
适应证: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重症艾滋病相关综合征(T4淋巴细胞300/mm^3以下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体重减轻、淋巴结肿胀、原因不明的发热等HIV感染的患者)、伴有卡氏肺包子虫病的患者,易产生耐药性,故临床多与其他抗HIV感染的药物联合应用。
禁忌证:1.孕妇禁用。2.儿童禁用。3.中性粒细胞少于750/mm^3或血红蛋白少于7.5/dl者禁用。4.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障碍及维生素B12缺乏患者慎用。2.本品可引起骨髓抑制,应定期检查血象。3.本品可导致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低于7.5~9.5g/dl和中性粒细胞减少(750~1000/mm^3)时应减少剂量(每天3次),严重贫血时停药,必要时输血。
不良反应:1.有时发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淋巴结肿胀。2.全身症状有头痛、无力、发热、恶寒、感冒症状、背痛、胸痛、疲劳感等,还有过敏反应。3.消化道反应有食欲缺乏、腹泻、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呕吐、便秘、肝炎、吞咽困难等。4.过敏症状、发疹、痤疮、瘙痒、荨麻疹。5.骨骼肌疼痛、关节痛。6.眩晕、失眠、不安、感觉异常、嗜睡、抑郁、神经过敏、识别障碍等。7.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鼻出血、咽喉炎、鼻炎等。8.泌尿系统反应可出现无尿、多尿、排尿障碍、肾功能不全等。9.偶见肝功能异常,大剂量可致中枢抑制症状。10.循环系统可见血管扩张、缺血性心功能不全。味觉和听力障碍等。12.罕见乳酸酸中毒。13.骨髓抑制作用明显,约30%的患者出现贫血,45%的患者有中性粒细胞减少,故应定期检查血象,出现贫血应适当减少用药量或停药。
用法用量:1.口服:每次200mg,每天4次。对症状轻或无症状者,每次口服100mg,每天4次,疗程均为6周以上。2.静脉滴注:本品注射剂以5%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h,切勿直接静推。
药物相应作用:1.本品与更昔洛韦合用可加重对骨髓的抑制。2.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西咪替丁等都可抑制本品的葡萄糖醛酸化而降低清除,应避免联用。3.本品与干扰素合用可加重粒细胞减少及肝毒性。4.与丙磺舒合用,使本品的清除率减少33%,血浆半衰期约延长1.5倍,此时应延长用药间隔。与对乙酰氨基酚并用,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能竞争性地阻碍本品与葡糖醛酸结合,合用时毒性增强,应避免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