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龋齿疫苗由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樊明文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在世界率先研制,在龋齿的免疫预防及牙髓病的规范治疗等方面取得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1月11日,樊明文教授等的科研成果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详细解释
英汉词典解释龋齿疫苗
词性解释
【医】dental caries vaccine<生物制品>
热点关注
喷喷可防龋齿 龋齿DNA疫苗2014年临床实验
只需在鼻子里喷一喷,就可预防龋齿(俗称蛀牙)。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樊明文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在世界率先研制出龋齿DNA疫苗,在龋齿的免疫预防及牙髓病的规范治疗等方面取得世界领先水平。2010年1月11日,樊明文教授等的科研成果获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1月12日,从北京领奖归来的樊明文教授告诉记者,目前,龋齿DNA疫苗已完成小动物实验到灵长动物实验阶段,实验表明,疫苗的预防效果达70%。今明两年,将对疫苗进行最后定型,制成喷雾剂,并完成所有毒性实验,预计2014年进入临床实验。
樊明文教授最早将DNA疫苗概念引入口腔医学领域,从1990年开始,率领科研团队攻关,证实了DNA免疫防龋的可行性,实现了“免疫防龋”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
艰辛研制
20年研究出龋齿疫苗
“确实很不容易,整整研究了20年。”2010年1月12日上午,在湖北省口腔医院实验室,手拿世界首支龋齿疫苗的樊明文介绍,凭借该项研究成果,中国的口腔学研究已经走到了世界的最前沿。
1990年国际上提出通过DNA疫苗免疫癌症的设想,这一设想使他产生了通过该方法免疫龋齿的设想。“起步很艰难,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也非常缺乏资金和相关设备。”他表示,中国当时在龋齿防治方面的困境,激励着他和伙伴们毅然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工作。
一直以来,癌症、心血管疾病、龋齿是困扰全人类的三大疾病,中国受龋齿困扰的人数达到了近5亿人,80%的儿童、50%的成人、98%的老年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龋齿困扰。
“中国模式”
由武大医学院开展的“免疫防龋”,为防龋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通道”,这一研究已走在世界前列。武汉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构建防龋的DNA疫苗,成功地减少了变形链球菌在悉生动物中引起的各级龋齿,2009年初,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公布在世界著名的《JournalofDentalResearch》杂志上。
龋病牙髓病是人类口腔最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荣誉院长樊明文教授介绍,我国5岁儿童患龋齿病率为64%,成年人达88%,而老年人几乎为100%。世界卫生组织WHO更是把龋病和癌症、心血管疾病列为世界三大疾病。樊教授说,虽然龋病不会直接致人死亡,但是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很多人认为,“蛀牙”只是小毛病,不过影响人们的咀嚼。实际上,它与人体的许多器官有关,最为直接的是影响人的心脏。研究发现,许多死亡率高的疾病,如心脏病、肾病、关节炎等,都可能由龋病引起,预防龋齿已成为世界医学专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于这一世界性难题,国外较早开展对策。如美国政府推行自来水中加氟等措施,现已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然而,自来水中,0.8ppm(百万分之一单位)的氟含量是防龋的最佳安全值,但我国地理条件复杂,比如贵州等地区,含氟量就高达10ppm,因此不能统一推行这一措施。
目前,在市面上,“防蛀”市场上主要有4类产品:一种是含氟制剂,如含氟牙膏,其防龋原理为促进牙齿钙化,减少酸性腐蚀,有一定效果;二是含抗菌药物的漱口液,但因其广谱灭菌、耐药性等副作用,应用受到限制;三是由植物提取物制成的防龋成分,如含中药提取物的牙膏、漱口液、口胶片等,有一定防治龋齿作用,但其为药物,不宜长期使用;四是目前市场上被广泛使用的木糖醇,木糖醇作为代糖取代蔗糖,不被细菌利用产酸,减少酸性物质的产生,但它并不能抑制清除致龋细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防龋护齿的实质性问题。
樊明文教授指出,含氟牙膏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防龋方式,但也一直存在争议。如儿童刷牙容易误服牙膏残液,过量地摄入氟,会严重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引起急性氟中毒。
据了解,1983年,樊明文从加拿大回国。当时,“免疫防龋”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而他克服重重困难从被动免疫及蛋白质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等主动免疫,到构建靶向定位融合DNA防龋疫苗,同时确立了鼻黏膜免疫途径,而后又将小动物实验过渡到灵长目动物实验,并一步步取得成功。
樊明文教授的项目组自1990年以来,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的传播与定植规律、龋病的免疫预防及牙髓病的规范治疗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针对龋病牙髓病的病因和不同病变阶段加以干预,达到有效防治该类疾病,最大程度保存患牙的目的。针对龋病、牙髓病不同阶段,研究龋病致病菌的传播特点和免疫预防龋病的规律。首次揭示变链菌水平传播特点和规律;证实DNA免疫防龋的可行性,建立免疫防龋新方法并探索免疫机制;创立适合我国人牙髓解剖特征的治疗措施建立并推广符合中国国情的根管治疗规范;提出C形根管临床分型和影像学诊断标准,设计出治疗方案。本项目成果提升国内牙髓病临床与科研水平,推动我国牙体牙髓病学的发展。所建立的现代根管治疗规范在全国22家口腔医院及口腔科推广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前景展望
疫苗年内或将上市销售
“20年的研究,总共花了不到一千万。” 樊明文介绍,疫苗已经在小白鼠、大白鼠和猴子身上完成了试验,在每餐食物含糖量高达50%的情况下,接种疫苗后仍然使试验对象的龋齿发生率降低了70%。
目前,该疫苗已经交给了该项目的合作伙伴中国医药集团武汉制品研究所进行包装研究,年内推出最终定型产品,经过毒性试验和三期临床试验后,就可以上市销售。樊明文透露,该疫苗将生产成喷雾剂,只需向鼻腔内喷一下,就可以通过鼻腔粘膜吸收,然后产生龋齿免疫效果。
樊明文认为,该疫苗可以将困扰国人已久的龋齿烦恼通过疫苗接种得到根本性解决。从经济价值上讲,不仅可以在国内推广,也可以向国外销售。
人物链接
“国家级名师”樊明文
樊明文,湖北沙市人。口腔内科学教授、博导、主任医师,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武汉大学首届十大名师奖章获得者。
樊明文教授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批出国留学人员,他分别于1981年-1983年、1990年两次赴加拿大、法国进修学习及合作研究。在国外,他努力学习先进的科研技术,极力探索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掌握发达国家口腔医学的发展动态。归国后的樊明文经民意选拔,出任湖北医学院口腔系主任、口腔医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全院教职工人心思奋,锐意进取,在他的感染下,该院出国留学人员归国率达90%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他获得由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1983年从加拿大回国后樊明文教授一直致力于免疫防龋研究,该领域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而他克服重重困难从被动免疫及蛋白质疫苗、亚单位疫苗、多肽疫苗等主动免疫到今天已构建成功靶向定位融合DNA防龋疫苗,同时确立了鼻粘膜免疫途径,而后又将小动物实验过渡到灵长目动物实验并获成功。其系列成果连续3年在国际牙科研究学会年会上报告,多次应邀作特邀报告。2003年12月15日,香港牙科学大会上,武汉大学樊明文教授及一名瑞典口腔专家、一名香港口腔专家,被香港牙科科学院授予“院士”称号。他是我国口腔内科学专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这个称号是对他20多年来致力于“口腔龋齿疫苗”研究的肯定。
1984年以来,樊明文共培养硕士63名,博士34名,其中6人已成为博士生导师。